央广网

老师,追梦途中伸出的那只手

2019-09-11 13: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9月11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刘文婷 焦苇)一个人一个梦想,而老师常常就是那个点亮梦想的人。

  自9月5日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作的“看看新闻移动演播室”思南小广场设立以来,不论台风席卷而来的大风大雨,还是晴热的天气,“移动演播室”门前都有许许多多等待的身影,有的特意远道专程赶来,只为让镜头传送自己对心目中敬爱的老师送出的真挚祝福,感谢他们在自己追逐梦想的路途中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无限的勇气。

市民走进演播室感谢恩师(央广网记者 吴善阳 摄)

  老师教给我的责任感,带我飞上最高的地方

  作为一名飞行员,东方航空公司机长白晓强说,教员就像是自己飞行生涯中的一盏航灯,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与肩负的责任。

  从少年时候起,白晓强的梦想便飞上天空。长大以后实现梦想,能够以飞行为业,报效祖国民航事业,对他来说是幸运的。每一次飞行,都是带着无数旅客对生活和未来的幸福憧憬,一起冲上云霄,让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教员的嘱咐让他明白飞行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事业,增强法规意识,养成良好的飞行习惯,严格执行标准程序,是作为职业飞行员终身不断的追求。

  都说严师出高徒。对于飞行这件事,每一个步骤,教员都要求必须眼到手到心到,有时一个失误,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不过他理解教员的用心良苦,总有一天自己需要独立带队执行航班。有时飞行中一个起落没有做好,让白晓强感到很纠结,教员却反过来宽慰他。

  与白晓强一样,东方航空公司乘务员薛涵予的蓝天梦在初入职场时也遇到迷茫。薛涵予是个高挑、清秀的姑娘,去年,她从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乘务专业一毕业就进入航空公司,新鲜劲一过她便发现,公司的管理与学校完全不一样,工作的快节奏需要尽快适应,专业上需要很大提升,空乘服务实际中遇到的沟通问题也比学校学的要复杂的多。幸好,她先后遇到了三位良师,把自己的经验一点一滴相授,教会她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趁着今天休息,她特意赶来为她的三位带教老师——杨珺、祖小玢、周丽萍送上祝福。

  一次薛涵予突然肚子疼得厉害,老师急忙让她坐下休息,给她自己的常备药,还承担了她手里的活,安抚她的情绪。如今的她理解了岗位所需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即使遇到突发不适也要在旅客面前呈现出好的一面。“师傅跟我说过就是做了这份职业以后,身上要多一件东西,那就是责任感。”这份职业光鲜的外表之下更需要的是耐心、细心与热情。每天下班后,顶着疲惫,老师会留下帮她分析当天工作中的细节表现与解决方法。

  如今的薛涵予已在历练中成长,在岗位上,她展现出自信地笑容。“真的是非常感谢老师们,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薛涵予说。

 

学生说出对老师的感谢(央广网记者 吴善阳 摄)

  纯白的信仰中,老师教我们夯筑梦想的基石

  每个医生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信仰,老师,就是他们信仰的引领者。

  作为一名白衣天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生张翼飞最想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宁光老师说一声“谢谢”,感谢老师一直用行动告诉自己,怎样才是一位好医生、好学者、好老师。

  第一次听宁老师上课,他从一个有趣的内分泌案例讲起,独特而又幽默的教学风格,让张翼飞深深喜爱上了内分泌这门学科。白天,宁光教授的时间大部分分给了医院和病人,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他的时间又分给了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课题,学习文献,一起做实验。不仅对于学生,对科室里的每一位年轻医生,他都给予同样的支持和帮助。每天早上7点来到医院,晚上12点离开办公室,成为宁光教授的常态,他却始终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张翼飞告诉记者,导师也有自己的老师,“无论再忙,他都会带着我们给前辈的学科老师们送去问候;前辈老师生病了,宁老师亲自陪伴和守护。”老师的言传身教,让这群研究生懂得了尊师重道,也懂得了相互间合作传承,一起从事心爱的内分泌事业。

  对于留学生洪希周而言,老师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她如何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洪希周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韩国女孩,从硕士到博士,她跟随着导师郑民华教授,在一线临床将各种细节熟记于心。

  “老师教我们用药不在于贵而在于精,外科医生的制胜之道重在技术。”洪希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跟随老师做关造口手术。这只是普通的小手术,可是身为主任医师的郑民华教授不仅亲自做,而且带着学生,手把手地将每一个步骤仔细传授,让洪希周深刻体会到,细节体现着医者仁心。

  洪希周说,在中国,导师郑民华不是父亲,胜似父亲。逢年过节,还邀请她到家里,吃着师母做的家常菜,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留学生表达对中国教师的感恩与祝福(央广网记者 吴善阳 摄)

  握着老师的手,在国际舞台上闪闪发光

  对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获得者陆亦炜来说,梦想是金色的。今年从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毕业,即将进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陆亦炜亲手扎了一个大大的造型别致的花束,送给老师——也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长朱迎迎手中。

  陆亦炜从小喜欢艺术,学过钢琴和舞蹈,当初进入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他听说上海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第一块金牌,并且是男生,便也想尝试花艺项目。为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花束,陆亦炜做到不好就练三遍、四遍、五遍,哪怕练到左手抽筋,甩甩手接着干,一遍遍画着草图,一遍遍构思着新的作品。在紧张的集训阶段,他分秒必争,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并超期望的完成各模块的训练任务。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00后”陆亦炜是上海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以第二名的全国选拔赛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进入国家集训队后又通过了十进三、三选一的选拔赛最终成为正式选手,8月,他成为赴战喀山的正选选手。决赛中他凭借几乎完美没有失误的优异表现一举摘获金牌。他说,没有老师就没有这枚金牌。“我天性乐观,如果一开始做得好,我难免会有些骄傲,但朱老师总能发现我的不足,提醒我戒骄戒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我们的梦想,在中国

  汉语和中华文化是我们璀璨的瑰宝,如今,它们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我们的国家,体验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国文化。尊师重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今天,三位留学生也赶了过来,他们告诉记者,尊敬与热爱教师是很多国家所崇尚的美好品德,借此机会,他们想大声祝福全世界的教师们,也对在成长中帮助自己的每一位教师表达心中真挚的感谢。

  摩洛哥留学生有一个纯正的中文名字——陈安忆,他和波兰留学生Peter、尼泊尔留学生桑迪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桑迪的汉语很好,曾参加过《唱响中华》节目。今天面对镜头,他也唱了一首歌,歌中反复的那一句话,是尼泊尔人常常用以祝福教师的。“在我们国家,老师的地位很崇高。他们一教我们学习,二教我们做人,”桑迪说,四年前来到中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他常常感觉自己并没有离家多远。老师们很热情,上课时欢迎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都愿意帮助他们。陈安忆开心地说,老师们不仅带他们参观游玩,还请他们品尝中国美食。

  三人中,波兰留学生Peter正在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他说,他的论文写作得到了中国老师们太多的帮助。如今博士即将毕业,但他并不打算毕业后回国,还想继续生活在中国。桑迪读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打算回国后做一名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的使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我们国家旅游,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需要会说中文的人。”

编辑: 唐奇云

老师,追梦途中伸出的那只手

自9月5日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作的“看看新闻移动演播室”思南小广场设立以来,不论台风席卷而来的大风大雨,还是晴热的天气,“移动演播室”门前都有许许多多等待的身影,有的特意远道专程赶来,只为让镜头传送自己对心目中敬爱的老师送出的真挚祝福,感谢他们在自己追逐梦想的路途中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无限的勇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