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历时四年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全新投入使用

2019-08-03 10:25:00来源:文汇报

  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历时四年,由该校和张江实验室共建的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已经建成,从今年5月起已逐步投入使用。眼下,该中心正围绕脑发育与老化过程、脑疾病的早筛及预后等问题,开展一系列前沿合作与研究。

  紧邻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大科学设施呼应,未来,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将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影像前沿技术实验共享平台,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打造亚洲最大的科研型无创扫描硬件系统中心

  近年来,复旦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积极攻关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难点痛点。在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布局了“一计划两中心”,即国际人类表型组重大科学计划(生命与健康)、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信息技术)、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交叉)。

  在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下,目前已建成的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将和尚在建设的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实验技术平台一起,进一步推动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进而跻身国家“珠峰计划”首个前沿科学中心。

  据了解,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由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市级重大专项共同投入4亿元,于2016年投入建设,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该中心以脑测量为基础,建立具备超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能解析精细脑结构与功能的国际最先进、亚洲规模最大的科研型无创扫描硬件系统中心。

  依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还将搭建国际最大的多疾病、多模态脑科学数据库,开发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类脑智能算法。另外该中心还将与多个全球领先的脑科学研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发起脑与类脑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中国乃至世界脑与类脑前沿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多项“利器”投用,为攻克脑科学前沿增加砝码

  目前,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已拥有从小动物到人体全套磁共振成像设备。探秘大脑工作和发病机制,该中心的几大“利器”功不可没。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建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目前场强最高的活体磁共振机器,11.7T高场小动物磁共振系统已运行一年,主要是将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大脑工作和发病的机制。“我们还做了脑肿瘤切除、脑血管病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关于脑肿瘤的相关研究已经发表成功和处于投稿中。”

  据冯建峰透露,目前一台临床型高端3T磁共振系统各方面预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预实验,它将是未来科研的主要工具。“国际上主要的脑科学数据都使用这一机型进行采集,中心也将使用这一机型采集大学生队列,评估四年大学教育对大学生脑方面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教育。”

  高场7T人体磁共振系统预期本月投入使用,它是目前亚洲第一台同类机型。冯建峰介绍,各类脑疾病的根源在于神经递质的失衡,这台机器可以更清楚地呈现大脑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与此同时,它还可以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在降低、预防脑疾病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另一方面,利用它的高信噪比和高磁敏感对比,可以更好地解码人类的思维过程,为攻克脑科学的最后堡垒增加砝码。

  超高梯度场强3TConnectome磁共振系统目前也已励磁完成,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据介绍,这是一台为科研定制的仪器,全世界共有四台。“人类大脑信息处理的奥秘在于它复杂的网络结构。”冯建峰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可以实现以最高精度重构人脑的网络联结结构,为解秘大脑提供更多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能使我国与美国、英国等高校站上同一起跑线,共同攻关科研难题。

编辑: 韩晓余

历时四年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全新投入使用

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历时四年,由该校和张江实验室共建的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已经建成,从今年5月起已逐步投入使用。据了解,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由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市级重大专项共同投入4亿元,于2016年投入建设,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