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醒狮”醒国魂 击鼓振精神 看过舞剧《醒·狮》的观众直呼“燃爆”了

2019-05-27 10:07:00来源:央广网
 

视频来源:广州市歌舞剧院

   央广网上海5月27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一声炮响、义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星旗扬扬、八面埋伏、九九打下、十足胜利。”舞剧《醒·狮》的尾声,舞者们敲击着激昂的鼓点,吼出这首粤语民谣改编的《胜利歌》,两侧的LED屏上出现“‘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中华当崛起,日月共乾坤。”,观众的掌声响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直呼“燃爆了!”5月26-27日,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沪震撼上演。

  以“醒”为神、以“狮”为形。《醒·狮》故事源起三元里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剧中讲述的醒狮精神,正是三元里村乃至南粤不屈不挠、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无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精神。

《醒·狮》剧照(央广网发 刘海栋 摄)

  1841年5月,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如今每逢正月十八,广州白云三元里村都保留着“正月十八闹元宵”的传统,来自粤桂两省几十条村30多支的醒狮队在村口集结,伴着撼动人心的鼓声,来到祠堂拜谒先祖,为子孙后代祈福纳祥。这一传统,在三元里村已经持续近600年,成为了该村的“村庆”。

  据介绍,该舞剧在音乐创作上将广东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听觉冲击。同时,在舞蹈编排上当中运用了大量非遗元素。

  醒狮本身就是一种非遗舞蹈。中国非遗(广东醒狮)省级传承人赵伟斌告诉记者,舞剧中大量的舞蹈来自于醒狮的舞步,并融合了大量南拳、蔡李佛拳、木人桩等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动作,还有震撼人心的狮鼓表演,呈现出刚劲有力、威武震撼的“岭南武林范”。

  另外,舞剧中大量出现的长凳舞蹈元素,来自于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狮凳;茶馆一段 “扣指舞”则来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一段长棍变短棍的舞蹈则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非遗舞蹈“英歌舞”;而剧中女主角头戴大头佛、手持葵扇化作“引狮人”的造型,也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此外,广东非遗木鱼说唱等传统艺术也都融入其中。总编导钱鑫认为,舞剧《醒·狮》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舞剧,所有的创新都是从传统中来的,这部舞剧利用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该剧历经5年筹备,13次易稿。在筹备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在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佛山祖庙、广州醒狮协会、佛山黎家等地采风,并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专家研讨会,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多个方面为创作一台文艺精品夯实基础。

  自去年在广州首演至今,该剧已赴贵阳、上海、北京及其他广东省内城市巡演,得到各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支持“点赞”和热烈好评,并于2108年底荣获中国舞蹈最高荣誉——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据广州歌舞剧院董事长史前进介绍,此次“文华版”在很多细节、舞段上都有所修改,比如首次全部采用“双人狮”表演,以前除了两位男主演是“双人狮”表演外,其他男演员都是“单人狮”表演,这次为了更好体现团结、拼搏、协作的主题,全部改为“双人狮”表演,从单人操控改为双人合作,难度更高。

编辑: 唐奇云

看过舞剧《醒·狮》的观众直呼“燃爆”了

5月26-27日,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沪震撼上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