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餐前生垃圾”“餐后熟垃圾”“湿垃圾不过夜”…… 崇明将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2019-03-27 17: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3月27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韩晓余)在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裕安社区的一栋普通建筑内,小区自产的湿垃圾在这里经过粉碎、压榨脱水、高温烘干、生物发酵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后,便“脱胎换骨”为可再利用成有机肥的原料。这里是崇明唯一一处建在居民区的湿垃圾处理站,也是崇明创新湿垃圾处置方式,实现就地消纳,湿垃圾不出乡镇的一个缩影。

  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崇明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全域覆盖、全程闭环、全面处置、全民参与、全智管理、全力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在崇明农村地区,全面推广“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 镇处”管理模式,由垃圾收集员上门收集,分类集中存放。城镇地区则全面实施“撤桶计划”,推行“定时定点”管理模式,同步覆盖到外来人员居住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管理薄弱地区。

  在垃圾的末端处置利用上。崇明对标国际国内,创新湿垃圾处置方式,采用分布式处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生化处理技术,实现就地就近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确保湿垃圾不出乡镇。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由区级托底处置,其他垃圾纳入相应处置利用体系。

  2018年9月,崇明唯一安置于小区内的湿垃圾设备投入试运行,实现了封环处置,即:湿垃圾不过夜、不出小区,做到小区湿垃圾的一日两清。居民将垃圾定点分类投放后,垃圾收集员将湿垃圾运到位于小区内的湿垃圾处理站,进行有机处理。裕安社区里的这个设备,是由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提供的一整套日处理能力为0.5吨的湿垃圾末端处置设备,通过投放垃圾、强力粉碎、压榨脱水、高温烘干、生物发酵等工艺流程,剩余的尾料经生态处理后,最终变为有机肥用于还林。

陈家镇裕安社区湿垃圾处理站(央广网记者 韩晓余 摄)

  对于湿垃圾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同样“自有一套”。在压榨脱水环节产生的污水以及高温烘干环节产生的冷凝水,将通过收集后进行生化处理,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在发酵环节产生的废气再通过设备顶部环保过滤装置预处理后,排送至喷淋洗涤塔进行净化后再进入到活性炭装置进一步净化,最终在花草间排出。

  目前,这套处置设备运转正常,裕安社区公建配套16期共有1148套房,入住约有500户,平均每天约产生200公斤湿垃圾,全部在小区内就地消化,实现湿垃圾日产日清,循环利用。

  崇明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陆瑾介绍,目前崇明已经建立了党建引领的工作推进机制,区级层面,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区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和委办局“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精干力量,负责指导协调推进。

  此外,崇明还拥有一套“三级分层”的考核激励机制。区级对乡镇,每季度组织一次明查和两次暗访,考核成绩作为经费奖补的重要依据。乡镇对村居,采取不定期考核,结果与村居干部收入挂钩。村居对居民,结合日常分类记录综合考评,结果与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比等挂钩。

  “未来,我们将创新垃圾分类模式和投放模式。”陆瑾透露,未来崇明将鼓励居民把湿垃圾细分为“餐前生垃圾”“餐后熟垃圾”,餐后熟垃圾纳入餐厨垃圾收集系统。在投放上,探索推进农村地区“定时定点”和“撤桶”,引导居民在一定服务半径内集中到规定地点投放,并形成长效机制。在垃圾收集模式上,将探索改变居住小区早上收运垃圾的传统做法,推广晚上运送模式,努力实现“湿垃圾不过夜”。

编辑: 唐奇云

“餐前生垃圾”“餐后熟垃圾”“湿垃圾不过夜”…… 崇明将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在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裕安社区的一栋普通建筑内,小区自产的湿垃圾在这里经过粉碎、压榨脱水、高温烘干、生物发酵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后,便“脱胎换骨”为可再利用成有机肥的原料。这里是崇明唯一一处建在居民区的湿垃圾处理站,也是崇明创新湿垃圾处置方式,实现就地消纳,湿垃圾不出乡镇的一个缩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