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问计2019 | 聚焦难点、痛点、堵点 求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之道

2019-01-31 21:16:00来源:央广网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6日开幕,上海“两会”时间开启。在“两会”会场,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谋划上海新一轮改革发展大计。央广网上海频道27日起推出两会问计系列报道,今天第篇的主题是:《聚焦难点、痛点、堵点 求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之道》。

  央广网上海1月31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杨静 吴善阳 傅闻捷 周洪 唐奇云 林馥榆 韩晓余)“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上海提出的要求。可以说,破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随着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进度条”走过三分之一,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继续围绕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抽丝剥茧、建言献策

  深入推进精细化:城市建设是重要抓手

  今天(31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上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举标志着,在推行20多年后,“垃圾分类”在申城纳入法治框架: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

  

两会现场的楼层走道换上了四类标准垃圾桶(央广网记者唐奇云 摄)

  虽然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成了上海“新时尚”,但谈及目前尚不尽如人意的垃圾分类现况,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紫竹高新园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山鹰指出,根据统计,上海已经发放了380多万张绿色账户卡,然而曾经用过的仅有50%,经常使用的还不到20%,显然“僵尸户”不少。同时智能垃圾分类设施投入较少、尚不普及。

  骆山鹰委员认为,在当下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垃圾分类也应纳入“智慧化”进程。建议加大绿色账户的宣传和推广,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行等平台,便捷其使用方式。同时,除了物质的激励机制,也可引入相对应的公益激励。利用“互联网+”技术采集信息,整合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绿色账户、支付宝城市服务等多方平台数据,对相应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政府在垃圾源头分类、收运等各个环节提供数字、图像化的大数据服务。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在提案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上海超大型城市管理精细化,离不开“智能城市”的建设。下一步,建议建立并逐步完善“智能城市”标准体系,为超大型城市智能管理提供标尺和目标参照;加快推进地铁、地下空间、防台防汛等城市基础设施感应监控系统;建立统一的物联网资源信息共享机制,达到物联网信息融合;通过社会化运行、法治化保障、人才梯队支持等保障智能城市的建设和有效运行。

  以人为本:为社区治理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城市管理这一命题虽然包罗万象,但其根本核心是人,所有改革发展成果最终都应落实到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上。对于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而言,老公房什么时候能加装上电梯,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张金秀(央广网记者唐奇云 摄)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已经竣工的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共有61个,已经通过居民意见征询的加装电梯共298台,51台正在施工。除了如何进一步加快加装电梯的覆盖面和速度,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新长宁集团仙霞物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金秀还指出,城市精细管理还要落实到精准服务:“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小区里10幢房子,可能装了10个品牌的电梯,不是统一安装的情况下,碰到维护维修的问题,对居民来说成本也很高,到今后怎么办?”

  针对此,张金秀代表提交的《关于老公房加装电梯相关问题的建议》指出,市相关部门应设置一个加装电梯的工作机构,能够统筹调配资源和流程,从市场层面建立一个供应商库,便于统一电梯品牌以及后续的维修管理。同时,关于配套管线等位移费用,是否由统一部门协调和审价后给予单独补贴,或针对加装电梯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此外,制定相关文件或规定,针对审批环节加以工作实效的约束,从而提高加装电梯审批效率。

  当然,“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的建设不仅限于加装电梯,社区综合治理怎么做?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如何得到有效改善?上海市人大代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梅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英娣给出了一个“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实例——2018年新华社区基金会援助开展的公益项目“安和敬老村”孝亲敬老文化村建设。

  

上海市人大代表沈英娣(央广网记者唐奇云 摄)

  沈英娣代表介绍:“这个老旧小区是1938年建造的,我们挖掘小区的敬老文化,讲述小区的敬老文脉,将‘敬老村’的文化传播出来。通过基金会的9万元资金撬动了社会资源,得到了社会组织近200万的资金投入,现在将小区改造得非常漂亮。”

  “活化”城市更新:街区不因“保护”而“冻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共有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中心城的成片风貌保护区域总量已达到44平方公里(全市总计约58平方公里)。以黄浦为例,在中心城区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占到4块,面积达该区总面积的1/2,然而,其历史风貌保护工作量与旧改区域范围重迭高达80%。

  

黄浦区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 (央广网记者林馥榆 摄)

  上海市政协委员、瑞安房地产执行董事罗宝瑜认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应该在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中找到一条平衡之道。有些保护过于死板,因“保护”而冻结了“更新”,有些开发则又过于粗暴,损害了其本身的历史文脉。

  在罗宝瑜委员看来,现阶段上海城市更新中对老街区的做法比较单一,一些开设在老街区上的小商店虽然没有营业许可证照,但他们的存在,一直以来为那些老街区带来了活力和历史底蕴,拆除或迁移后反而令街道丧失生机。

  上海市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建筑部负责人梁洁芹也指出,上海重视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加大旧区改造力度,坚持“留、改、拆”并举,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精细化方面,还缺了一个“活”字。梁洁芹委员建议,可以学习香港旧城改造经验,对保留的历史建筑进行“活化”,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娱乐、文化、休闲、健康场所,为群众安居乐业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

  

上海市政协委员梁洁芹(央广网记者吴善阳 摄)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部副主任芮海燕坦言,城市更新不仅是一栋建筑的保护,而是对整个城区的保护和更新,牵涉到法律法规、经济、文化、产业等,要相关部门一起联动,需要有一个大平台来推动。“我觉得,一个城市有需要保留的东西,也有需要再规划、再更新和再利用的地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道是可以漫步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以多样性应对复杂变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019年,上海将启动建设机场联络线、轨道交通崇明线,加快建设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一期等128公里轨道交通线。显然,不断延伸的轨道交通在上海市民的城市公交出行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份额,而地面公交却只能跟着轨交建设的节奏进行调整,逐渐成为其“配套设施”。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用一个逗人发笑的小故事,道出了公交行业目前面临的尴尬境地:“去年4月25日,轨交2号线龙阳路发生故障,数千名乘客积压在站台,我们公司派出200辆公交车去紧急疏散。可是开到半路驾驶员却不认路,后来是靠乘客开导航,才到达目的地!”在她看来,上海城市交通的“两网融合”,只有地铁这张网络较为清晰,“长线缩缩短,曲线拉拉直”的公交网络,现已被拆分得七七八八。

  施政代表提出,超大型城市的管理,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管理和变化,无论如何面对,有一条基本原理不会改变,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公共交通网络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多样性来保证安全,各有侧重交通体系布局才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做到有效应对。

  上海市政协委员庄峻斐提出,在应急设施设备抢修方面,突发性公共设施损坏可能会危及公共安全,而修缮资金申请流程较长。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专门的抢修抢险资金,并制定相应简易程序,以便维修资金尽快落实。

编辑: 林馥榆

两会问计2019 | 聚焦难点、痛点、堵点 求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之道

随着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进度条”走过三分之一,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继续围绕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抽丝剥茧、建言献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