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23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陈鹏飞 戴超)12月23日上午,盐城市跨区域引水工程收官暨射阳支线通水仪式在射阳县明湖水厂举行。从此,上海人喜欢的“射阳大米”产地居民喝上了清甜长江水。此举标志着盐城历史上最大的跨区域引水工程、最大的饮用水提档升级和安全保障工程圆满收官,惠及近500万盐城百姓。
盐城跨区域引水工程 央广网发 通讯员提供
城市因水而兴,缘水而旺。为彻底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盐城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跨区域引水工程,经过科学论证,果断决策跳出里下河地区新辟优质水源,以京杭运河为取水水源,着力建立水质优良、安全可靠的新水源地,实现与现有水源地的互补。今年6月30日,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主线正式建成通水,优质长江水流进盐城。
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和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三大流域性泄洪港道末端,境内地下水偏咸,地表水水质脆弱,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多年来,射阳县投入大量资金,开辟新水源、新建供水管网,实施城乡区域供水,但不可改变的水源安全隐患与危机依然存在。
作为盐城市跨区域引水工程的重要支线,射阳支线总投资约6亿元,设计日可供水15万吨,引水管网西起盐龙湖增压站,途经盐都、亭湖、建湖、射阳4个县(区)的10个镇场,最后接入射阳县明湖水厂和合德镇水厂,全长75.5公里,与宝应到盐城主管长度相当,并在县内长荡镇新建1座增压站。
在全市各支线工程中,射阳支线建设战线最长、工作量最大、实施条件最为复杂。工程需借地2900亩、征收房屋172户,沿线设置沉井62座、倒虹59座、管桥37座,要穿越19条高等级道路,3条铁路及10条大跨度河道。从去年10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射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成立多个专项工作组,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凝聚干群共识,科学组织施工。县水利、住建、农委、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单位骨干人员组成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射阳支线班子,协调资源要素,化解问题矛盾。咬定国优工程目标,施工过程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设备材料采购关、工程检查验收关等重要关口,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12月12日,射阳支线实现试通水,经过多日运行,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既定要求,具备全面供水条件。历经14个月、400多个日夜奋战,这项事关射阳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繁衍的生命线工程终于圆满竣工。
射阳县委书记唐敬在通水仪式上说,经验收,射阳支线工程全线达标建成。下一步,我们将以直引长江水射阳支线通水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市委确立的“两高”目标、“三市”战略和“两海两绿”路径,充分发扬射阳干群在这次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来的不畏艰难、勇于攻坚的精神,苦干实干、务实高效的作风,连续奋战、矢志不渝的斗志,聚焦项目强县,聚力开放创新,深入推进产业提升、城市提质、乡村提优、改革提速、民生提档、党建提标“六提工程”,努力打造实力射阳、活力射阳、魅力射阳、幸福射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谱写盐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