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3日消息(记者周洪 通讯员范毅君)达凡公司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主营通信技术服务与开发等。2018年上半年始,达凡公司出现经营风波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花语技术公司的货款,被诉至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虹口法院)。
经审理,法院判令达凡公司支付花语技术公司货款12万余元。因达凡公司未履行义务,花语技术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经“五查”,达凡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
“为了10余万元的债务,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后来从执行法官那里了解到,债权人可以申请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我们同意将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花语技术公司如是说。
执破衔接,推进偿债有动力
案件移送商事庭后,承办法官通过检索,发现债务人达凡公司对外不只花语技术公司一家债权人。
将基本案情摸底后,承办法官查阅了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调阅达凡技术公司工商内档后,确定公司相关基本信息。
通过查找达凡公司在相关涉诉案件的送达地址与方式,向达凡公司及其股东、财务人员、曾涉案件代理律师发送短信,并通过邮寄告知其听证事项及提出异议的权利。
“公司不能破产啊……”收到法院12368短信及听证通知后,达凡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急了,要求与花语公司进行和解。
“现在只有花语技术公司1家债权人申请我们公司破产清算,跟花语技术公司达成和解,这个案件是不是就可以撤回了……”?心急如焚的陈某多次就破产问题询问承办法官。
“债务人财产可以当做是蛋糕,债权人是等待分蛋糕的人,一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分蛋糕时需要把有资格分蛋糕的债权人全部召集过来,否则先来的债权人分到的蛋糕比其他债权人大,岂不是不公平。”承办法官耐心地向陈某解释破产案件中公平受偿的原则,生动的释法课堂后,陈某终于表示理解。
审查谨慎,化解矛盾获重生
通过多方面调查,承办法官了解到达凡公司与多家企业存在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之前经营状况及信誉均为良好。
今年以来,因为公司扩张迅速且合作方违约,导致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对于还清债务,达凡公司信心满满。
“我们现在有部分补贴没有到位,不久还有几百万元的债权即将到期,上述款项收到后应该能够履行全部义务。”
考虑到达凡公司的经营资质、资产情况、创业艰辛、“弃壳成本”以及股东的真诚态度,承办法官决定由达凡公司与目前涉诉的多名债权人进行沟通与协调。
经努力,达凡公司初步与6位债权人达成和解意向,并在全部债权人参加的听证会议上,将6笔债权摆上桌面,披露“蛋糕”的大小和达凡公司经营情况。
听证会议上,金钱与情感交织。部分债权人表示和达凡公司系业务上的合作伙伴,交情较好,并有继续合作的意愿;部分债权人表示曾经是达凡公司的员工,信任达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6位债权人一致同意不愿意申请对达凡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最终,法院准许花语公司撤回破产申请,一桩债权债务的矛盾得到化解,也给予了达凡公司扭转经营的机会。
之后,达凡公司想方设法履行义务。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履行完花语公司与另一执行案件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