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华大学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11-04 20: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1月4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段然)“留学生校友助力家乡企业参展进博、‘中西合璧’的非遗文创、标识设计‘以人为本’、表演系‘00后’展会首秀……”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沪启幕,东华大学也迎来其“进博时刻”,门类各异的“东华特色元素”纷纷亮相服务于盛会举办,吸引了世界目光。

  特色学科——添“锦绣”

  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上海以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精细化管理对标一流标准,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为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进博会主场馆——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的绚烂盛开彰显着“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蕴含其中的服务,则以细节传递关怀。

  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为3层建筑,总占地86万平方米,其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含13个小展厅以及3个大展厅。如何让参观者在2800多家参展企业中迅速找到自己想去的展位,不会迷路,不会走冤枉路?展馆内外的引导标识就是关键!东华大学则发挥其设计学科优势,由机械工程学院陆金生教授领衔的师生团队,基于人的认知心理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成果,对囯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标识导向系统进行优化和提高,改善参观者的观展体验。

  会展中心建筑内部是圆形环绕设计,本身就容易让参展人员迷失方向,而场馆目前的标识信息,基本是2H或者6.2这样的数字加英文缩写的命名,不是世界通行的命名方式,不管是层次还是具体内容都存在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在系统调研了现有标识系统的不足后,陆金生教授带领其研究生设计组,邀请日本标识设计学会会长定村俊满先生及其设计工作室和张彦芳等人联合参与,成立工作组,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原标识导向系统予以全面改善。

  该项目历时三月有余。优化后的场馆标识,采用区域分色处理,达到信息顺序统一化、层次化、符号化,并对行人、车辆的行驶路线逐一分析,以确保各个信息节点的规范性、连续性。比如,把原来让大家最感迷惑的2H、W、E等英文缩写,全部改成2馆、西馆、东馆这样直截了当的中文,配套英文则保留全称,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原来H是Hall的缩写。再比如,在会议室前加上几个人围绕桌子的图形,用公共图形符号这样的世界语言,让参观者一看就懂。优化后的标识系统所有版面都以国展中心的四叶草标志为元素,通过由疏到密向中心排列,寓意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人民开门喜迎天下来客的热情,导向系统还和展馆周边所有视觉设计相互衔接融合,展现了城市整体品质。设计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第一次来到展馆的人都能秒懂标识含义,快速便捷找到目的地,并且在观展过程中实时感受到海派文化的浸润。

  在进博会的展览区现场,东华大学非遗研培成果——“贵州非遗抛花绣帽”格外抢眼。与以往的传统苗绣不同,这组融合了现代设计和贵州刺绣工艺的帽子,是来自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员、苗绣传承人胡运和高级定制设计师沈婕的合作作品,更符合当下时尚审美、生活。

  参展进博的非遗研培成果先期在学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节上展出。(央广网发 东华大学供图)

  胡运从事刺绣至今已有40多年,2017年到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的学习。非遗研培的“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目标在胡运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2017年胡运的马尾绣茶托获得了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马尾绣名片夹也获得铜奖,2018年胡运被贵州省妇联评为“贵州优秀创业女性”。沈婕则是专门从事高级定制的设计师,她是东华大学非遗研培班的特聘教师,其创办的企业是全球20多个品牌的帽饰设计供应商。胡运与沈捷因非遗而结缘,时尚与设计因非遗而生辉,相信进博也会因非遗而添彩。

  一位南美商人对胡运的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希望去贵州当地的合作社看看,学习中国如何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商品的能力。“指尖经济”给贵州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小小的帽子能连接世界,东华大学的非遗研培成果已经多次走出国门,在米兰、英国、俄罗斯、斐济等国际时尚舞台上频频亮相。进博会开放了市场,彰显出中国自信。而文化自信则是植根于其中的深层力量,它表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了。

  跨国英才——搭“桥梁”

  本届博览会,上海共迎来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2800家参展商。这于拉美国家,是一扇“经贸之窗”——自去年起,中国先后同巴拿马、多米尼加和萨尔瓦多建交。而对这些国家的来沪留学生来说,进博会更意味着机遇。

  “如果人们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会有多大潜力,越来越多的机会就会出现。我的作用是用在东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学到的知识帮助萨尔瓦多进入中国的视野。”来自萨尔瓦多的东华大学留学生校友、昂闵(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克罗,最近一直忙碌在萨尔瓦多相关机构参加进博会的洽谈会上,“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我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的时间越久,越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样热衷于中国文化,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尼泊尔的浦瑞妍,选择成为一名进博会留学生志愿者。从小看着爸爸在尼泊尔从事纺织行业的她,现是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大四留学生。于她而言,进博会是“无比宝贵的青春礼物”:“通过志愿服务,我能认识很多中国朋友,也能感受到中国瞬息万变的发展变化。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大多都是手工制作,我在东华大学学到很多纺织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希望能把好的技术带回家乡。”

  同时,为承接本次进博会的功能溢出,上海于2018年11月9日举办“2018中国国际跨境电商发展高峰论坛”。届时,东华大学的王华教授,将以高校演讲嘉宾的角色,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共同探讨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推动中亚和非洲进口资源与国内优质合作伙伴的对接。

  王华教授是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轻工大学和塔吉克斯坦教育科学部、工业与创新发展部荣誉教授,为中亚、非洲培养了50多名纺织人才。2017年12月29日,为创建行业发展新型研究智库,服务纺织产业的“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东华大学联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成立了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纺织服装投资与贸易环境、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咨询参考,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共建型行业特色专业领域发展研究中心四家试点单位之一。

  学子专长——注“活力”

  10月24日起,东华大学198名进博会志愿者均陆续提前上岗,他们中有一支52人的“学霸志愿者团队”,他们来自各个专业,或学业绩点在4.0以上,或四六级成绩600分以上,或在各类全国科学竞赛中获奖,他们心怀远志也不忘初心,以志愿者的角色,服务进博、参与进博,在第一线感受“新时代,共享未来”。郭宇婷、张自涵、成如意、居烨四位同学来自化工生物学院,学业总绩点平均高于4.0,全都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进博会里食品药品监督相关“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志愿服务。上岗实训的首日,小组长郭宇婷以22400步的运动步数荣登“微信运动”排行榜的第一名,她说:“非常荣幸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进志愿服务工作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有所用,这次实践对大家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细心、耐心、专心的完成之后的每次工作,与其他东华志愿者一起成为进博会的美丽名片。”在志愿者队伍中,共有党员31人,于志愿者服务期间,成立中共进博会东华大学志愿者临时支部委员会,制定详细的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计划和党小组活动计划。10月16日在东华大学校内上岗宣誓仪式上,党员志愿者们共同宣誓,将在进博会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18级的23位“00后”表演班学生,还集体参加了“向前进博青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宣誓、服装展示、主题歌发布仪式演出环节。

编辑: 韩晓余

东华大学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服务进博会

“留学生校友助力家乡企业参展进博、‘中西合璧’的非遗文创、标识设计‘以人为本’、表演系‘00后’展会首秀……”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沪启幕,东华大学也迎来其“进博时刻”,门类各异的“东华特色元素”纷纷亮相服务于盛会举办,吸引了世界目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