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同济大学25项科创新成果亮相工博会 求解国计民生痛点难点

2018-09-20 14: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9月20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黄艾娇)具有“消能+承载”双功能、领先国际的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可高效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新型复合药剂,在固定区域自主清扫作业的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在9月19日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汽车、医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海洋与地球科学、物理科学与工程等学院的一批科创新成果精彩亮相,为求解国计民生之难点、痛点,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需求,始终致力于“安全、健康、健康、智能”。

  发挥科技创新力量 持续为民生保驾护航

  展台上,摆放着双功能钢支撑、双功能钢板墙、双功能钢连梁。这些并非普通的金属构件,它们平时能承载,地震发生时能消能减震。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团队自主发明的这一具有“消能+承载”双功能的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突破了国外同类技术的长期垄断,多项技术性能指标创世界第一。相关技术被我国8部国家和行业规范采纳,已应用于包括天津117大厦、国家会展中心在内的国内外500多项重要新建和改造加固工程,使我国金属消能减震产品占建筑减震市场的比例从2008年7.5%增长至2015 年75.15%。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本届工博会“创新银奖”。

  公交停到站准确率如何?公交站点设置是否合理?公交行程时间、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怎样?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杨晓光教授团队经多年潜心研发首推的这一“公交医生系统”,能对城市公交服务状况实时“望、闻、问、切”,一旦发现病症,可对症开出精准化“医治”处方。它模拟人体医学诊疗过程,即“身体检查→健康判断→疾病诊断→病因分析→疾病治疗”,致力于对公交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健康监管,并对公交服务进行诊断与优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公交服务品质化提升、宁波智慧公交信息平台搭建, 以及广东佛山公共交通综合服务指数系统构建等,为城市公交发展做出了贡献。

  无需打开胸腔、无需CT引导,利用已存在的患者CT影像即可经皮肤精准定位肺内病灶。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昶团队通过对患者胸廓进行计算机建模,个体化设计并打印与患者胸廓完美贴合的、能引导穿刺针精准定位靶点的3D导板,避免操作时的反复调试及其对患者带来的辐射伤害。在胸外科手术或胸部肿瘤治疗中,该导板已得到相关临床试验验证。

  绿色、环保——矢志创新的重要主战场

  看似普通的黑色粉末,却有着神奇的功效。它能让深褐色的焦化废水明显脱色,各项水质指标达标。这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风亭教授团队基于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研制而制备出的新型复合药剂,可对焦化废水中多种难降解污染物强化去除。该技术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生化处理工艺的出水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稳定在65%以上,氰化物去除率达99%以上,色度、浊度等表观性状和综合水质状况均有显著提高,且处理成本廉价。已应用于全国20余家焦化企业,年产量达5千吨,产值逾4千万元。这一技术获本届工博会“创新银奖”。

  “复方再生技术”,让公路上的废旧沥青路面重获新生。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孙立军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废旧沥青混合料资源化常温再生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首次将路面废旧材料的零星尝试利用,上升为大规模应用的高性能绿色路面材料,并研发了全套装备,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重大创新技术,走出了一条废旧沥青路面的绿色再生之路。成果被列入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在全国推广应用超过2200公里,最长的使用时间超过11年,为我国公路绿色维修创造了巨大效益。获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城市垃圾填埋场底部的隔离衬垫在地震、强降雨等作用下是否会发生变形,从而导致污染物渗漏?这台名为“多功能界面静动力剪切仪”的设备可以给出答案。它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冯世进教授团队研发,可用于测试新型环保复合材料在复杂条件下的基本力学特性和服役性能。城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隔离衬垫、地下水竖向防渗帷幕的稳定设计、安全施工,都需要有它提供支撑。

  智能已至 看新时代科技创新迈向何方

  车身看似普通,其智商却很高,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感知装备: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天线、V2I网联通讯、智能驾驶控制器、远程监控车载终端等。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这辆智能清扫车可在封闭园区按照固定路线,或在固定区域自主清扫作业。这是由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智能汽车研究所、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智能电动清扫车关键技术成果。目前已完成4辆工程化清扫车的试制和调试工作,计划在明年开展30辆智能清扫车的示范运行。这款车可以实现在景区、园区、广场、机场等区域自主进行清扫作业,技术可拓展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专用车和特种车,如无人洗地车、无人物流配送车和无人观光车等应用领域。

  互联网+及数字孪生技术如何应用于智能制造中?现场展示个性化印章的智能加工、检测和装配等生产场景,生产线虚实融合、在线仿真模拟,这是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张浩教授团队与沈阳机床(集团)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基于互联网+及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工业实际的智能化制造,以及大专院校面向智能制造人才的教育培训。

  如何消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安全管理、采购管理、机器维护、消防监控、总电流监控、漏水监控、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视频监控等实验室重要数据参数的全面检测及远程控制,对实验室进行高效、安全、智能地管理,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系统已应用于实训基地、研究院、同济大学等高校实验室。

编辑: 韩晓余

同济大学25项科创新成果求解民生痛点

具有“消能+承载”双功能、领先国际的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可高效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新型复合药剂,在固定区域自主清扫作业的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在9月19日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汽车、医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海洋与地球科学、物理科学与工程等学院的一批科创新成果精彩亮相,为求解国计民生之难点、痛点,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需求,始终致力于“安全、健康、健康、智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