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16日消息(记者周洪)昨天(15日)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诗词文赋大赛颁奖暨展演在嘉定秀舞台举行。从15万人中脱颖而出的12位选手都是百强选手中的佼佼者,亭台楼榭,流水潺潺,他们从“诗文亭中”走来,吟诵着诗词文赋登场,经过上下句接龙、诗词释义、飞花令等形式,最终邢佳、严海燕、钱芊含分别获得市民文化节中华诗词文赋大赛前三名。飞花令主考官由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骆新担当,中国唱诗班、“非吼叫妈妈”蔡金萍教授母女、上海歌舞团、青年古琴演奏新秀李姣、青年朗诵演员吴笑也纷纷登台为市民献上诗词吟唱、歌舞、古琴、经典诵读,情景交融、文质相生之中,观众感受丰富的中华传统音画诗雅韵。
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诗词文赋大赛(央广记者 周洪摄)
本次大赛由嘉定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嘉定区文广局、区教育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嘉定区江桥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大赛自四月份启动以来,约15万人热情参赛,年纪最小的选手仅5岁,报名经过网络答题海选、复赛、决赛决出百名中华知识文赋高手。
“我很意外,我们持续主办了三次市民文化节传统文化方面的大赛,这次赛事虽然难度有提升,参赛人数却又创新高。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热在持续升温,市民对古典文化的传承普及更广也更深入了。”主办方上海嘉定图书馆馆长黄莺激动地说。市民的热情参与是对市民文化节五年来坚持主办此类赛事的最好的回报。本次大赛通过网络答题闯关、讲座培训、诗文亭等多种活动形式吸引众多市民参与,黄发垂髫,同台竞技,选手行业之广也超过往届,学生、教师、政府机关、IT、事业单位、影视、金融、军警等均有涉及。9月15日参加展演的12强选手年纪最大的44岁,最小的13岁。年轻人的参与度与古典诗文的素养都在不断提升,30岁的12强选手胡书杭直言自己在选手中已算年龄偏大,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记者注意到,很多参赛选手其行业与诗词文赋相去甚远,但他们都一样热爱着它。他们用自己的感悟讲述着诗文的“无用之大用。”嘉定区教师严海燕说:“诗和远方的确是令人渴望的,但现实让很多人到达不了‘远方’,那么不妨就把诗词带在身边吧,诗酒趁年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本次比赛状元基层公务员邢佳之所以喜欢古诗文是因为经典诗文在她不同的人生时刻契合了她的不同心情,就是那个“知我者谓我心忧”的“人”。蔡一宁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培训部经理,酷爱诗词,参赛过程中还专门写了一首“中华诗词文赋大赛”的藏头诗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在人生中切身体会到学习古诗文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员工们都说他知书达理、气质儒雅。古诗文对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上,也体现在道德情怀上,从而进一步改变人的气质。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评委李定广非常感慨,多年前大家还觉得传统文化是老古董,只是老年人喜爱的东西,如今他很高兴看到一个喜爱、尊重、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的氛围已经越来越浓,从大人到儿童的素养都提高了。
大赛启动时推出了“诗文亭”,分布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嘉定图书馆、嘉定区江桥文体中心。市民可以在亭内录制自己的朗读音频,并过微信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上传至主办方。据悉,至8月份,市民通过“诗文亭”共录制上万余条微信。大赛结束了,诗文亭留下来了,经典诗文的传播还在继续。
上海市民文化节希望帮更多人点燃传统诗文这盏明灯。“心焰”不熄、灯影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