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问计之二:上海“房住不炒”如何实现?

2018-01-23 21: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月23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杨静 吴善阳 唐奇云 林馥榆 韩晓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

  刚刚获批的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待实施,上海已经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步伐已经启动。如何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破解各类人才居住之忧是上海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作为我国第一大城市,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在上海奋斗的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安稳的住处。上海市市长应勇:“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

  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建设,也是上海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路径。上海人大代表、上海地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晓玲:“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租购并举,这与时代发展十分匹配。上海地产集团此次推出的“城方”,希望能给年轻的外来人才在上海留住一个窝。上海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年轻人会整个城市的主力军,我们应该努力为解决他们留住上海的后顾之忧,给他们一个家,让他们感觉到上海的温暖。”

  唐晓玲代表表示,上海地产今年新推出的租赁住房,一共拿到了七块地,一共拟建2万套住房,不设门槛,与市场价格匹配,均在上海较好的地段,在上海市各个交通中心。户型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针对外来人才。重点打造公共会客厅、公共厨房灯公共空间便于相互交流;在租金方面,在市场的九折左右,具有吸引力,这能让各类人才安心的留在上海。

  近些年出现的新业态比如快递小哥等城市一线从业人员,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改善做出巨大贡献。由于他们的收入偏低,在上海高房价高租金的情况下,群租房或者集体宿舍成为了他们不少人的选择。上海政协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臧熹认为,近几年,随着政府在打击群居房方面力度逐渐加大,这部分“蓝领工人”和城市一线从业者因为受到集体宿舍和群居房的模糊界定,政府在打击群租房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集体宿舍的设立,以及对居住在群租房中的这些“蓝领”们造成影响。臧熹委员建议,应该从顶层设计上下手,从供给侧引入多元主体建设“蓝领公寓”。上海各区在规划租赁住房用地、建设及准入规则的同时,应该注重部分往“蓝领”及一线从业人员倾斜,同时制定一系列消防、安全规范,保障这些“蓝领”的居住安全。

  上海人大代表、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坚认为,目前,教育、住房、医疗是导致上海年轻白领巨大压力的三大原因,尤其住房成本过高,导致人才流向苏、杭等周边城市。为提高城市竞争力,上海现在有了租赁住房,要实现精准投向,要优先满足教师、医生等人才的需求,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世博、古北、虹桥、张江等核心地区,投入100万平方米土地,在2020年前完成20000套供高技能人才使用的租赁住房,上海人大代表、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经理苏梅表示,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们更多信心,我们要抓紧打造全市最大的租赁房代理和经销信息化平台。

  上海政协委员、上海唯众传媒CEO杨晖认为,应勇市长今天提出来上海要继续加大房价得调控,而且在鼓励人才方面要进一步落实一些和他们生存发展有关得问题。房子其实上海吸引人才比较大的门槛,比较高的门槛,在目前我自己的企业在上海的体会的确是这样,可能大家都觉得这个城市非常的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一谈到房子就有一些望而却步,可能他要把他薪水绝大多数钱买一个房子的话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我能够从内心感受到人才对上海的眷恋,我也特别希望这个城市能为这些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上的住房保障,特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的这些政策,实际上很多人是享受到了这个政策。杨晖委员建议:作为政府来讲,应该更加深入的到基层,到更多民营的机构做调研,这样会有更多真实的声音、更多实际的情况为政府所了解,去采纳,同样可以去优化,在公租房,廉租房政策落实方面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编辑: 韩晓余

“两会”问计:上海“房住不炒”咋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