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种“诗”的农民

2017-10-04 12:22:00来源:山东商报
   秋日的原野丰收在望,莱芜市辛庄镇67岁的农民秦恒江“种”出了600多篇打油诗。

  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画个“圆圈”来代替……一个仅有四年小学文化的农民,三十年痴迷打油诗创作,写出了累计数十万字的打油诗,在当地民俗协会的帮助支持下,他正准备以“民间诗歌”的形式结集出版。记者吕廷川摄影报道  

 

  “别多吃,别多占,勤持家,细打算,一粒米,三滴汗,多余粮,防灾旱……”莱芜钢城区辛庄镇辛庄村的秦恒江,正在家中整理自己积累了三十年的打油诗手稿,遇到得意之作,禁不住高声朗读起来,全然沉浸其中。

  “我从小顽皮,脑袋瓜好使,上一年级没几天就把课程全背熟了。老师管不了,就劝我跳级上了二年级,因为跳级,拼音、语法没有基础,到现在大多数字都不会写。”自称只读了四年小学的秦恒江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多少文化,身体健康也欠佳,他早年在矿上挖煤,还落下职业病矽肺。记者随手翻看秦恒江的手稿,果真看到了不少错别字,有的字还用“圆圈”代替。但这些一点也没有影响他的打油诗创作,几十年一刻也没有停下。  

 

  秦恒江整理30年积攒下的创作草稿。  

 

  请人帮忙打印的诗稿《追梦》。  

 

  烧火做饭时突然来了灵感。  

 

  每天下地去割喂猪草。

  “红沙瓤,真不孬,大嫂二嫂都来挑,莱芜的人,河南的瓜,仅次于新疆哈密瓜……”写打油诗,秦恒江纯粹“自学成才”,1993年,他开始卖西瓜,在农村大集上,张口编了几句打油诗连唱带吆喝来吸引顾客。“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还写诗”家里人并不支持他,许多村民还私下喊他“疯子”,秦恒江得知后并不在意。从开始的《卖瓜诗经——十八扯七诀浪漫诗》到后来的《换挂面三字经》,从顺口溜到打油诗,秦恒江写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事与人以及感悟。有点空闲时间,他还四处搜集一些民间的俗语,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凭着对打油诗的热爱,秦恒江坚持了三十多年,写了600余篇累计数十万字的打油诗。日前,当地的民俗协会正与他联系,帮助他以“民间诗歌”的形式结集出版。

  记者 吕廷川 摄影报道

编辑: 林彦银
关键词: 丰收;莱芜;打油诗

种“诗”的农民

秋日的原野丰收在望,莱芜市辛庄镇67岁的农民秦恒江“种”出了600多篇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