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这些年,农业合作我们收获了什么?

2018-09-04 15:07: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其中农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不少新农人、农业专家和农业企业前往非洲,种植粮食,传授技术,大力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曾被誉为“非洲面包篮子”的津巴布韦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粮食产量急剧下滑,规模可观的良田,由于无人经营,也沦为了荒地。尽管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粮食短缺问题却一直困扰这个国家。安徽省农垦集团外经处处长侯宜泽说,刚到津巴布韦的时候,发现这里自然条件很好,但是农业基础设施太弱。农业发展巨大的潜力让安徽农垦下定决心在津巴布韦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侯宜泽:农业基础设施不行,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比如水电站,土壤改良,仓储等条件比较差,潜力很大,投入也比较大。津巴布韦采取向东看的战略,引进中国的种子资源,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我们去考察之后,确认农业资源很丰富,潜力也很大,我们很有信心的签了合同。  

  2010年12月份安徽农垦集团签了合同,接管了两个农场。在2011年5月份按时把两个农场能耕种的都种上小麦了,种了700公顷。2011年12月份收获,当时一片丰收的景象,给津巴布韦的合作伙伴很大的震动。以前一片荒芜摇身一变成为700公顷粮食田,他们很高兴的说:“中国人来帮我们了,我们的面包又有了!”

  在津巴布韦种植的小麦长势喜人,经过近8年的努力,安徽农垦津巴布韦项目已经从2011年首期的2个农场1800公顷发展到现在的10个农场1.2万公顷,每年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烟叶等作物6000多公顷,年产粮食近两万吨。2010年12月由安徽农垦与津巴布韦国防部合资的(津中)皖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项目的不断壮大不但促进了津巴布韦的农业发展,更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侯宜泽:从国内派出的人都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大多用工都是当地的人,对促进当地就业很有用,比如农忙季节,我们要用到2000人左右,平均一人一天3到5美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3年6月,安徽农垦牵头成立了“皖企赴津巴布韦合作开发联盟”,以皖津项目为平台,带动农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形成产业链,共同参与津巴布韦以及非洲农业产业发展。不但从粮食生产上提升了津巴布韦国内粮食安全的水平,对当地农业起到了示范作用,更扩大了双方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巩固了双方的友谊。目前联盟成员已经达到50多家。

  大型喷灌设备在津巴布韦开始应用,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非洲大陆东南部印度洋沿岸,坐落着一个拥有2600公里海岸线的国家,这里地广人稀,碧水蓝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但却饱受贫穷和饥饿困扰,曾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这里就是莫桑比克。

  在2012年以前,当地人用的还是最原始的种植方式:种的时候放火烧,然后种玉米,用锄头去点播,点播下去就不管了。雨季到了靠下雨灌溉,然后就等3月份收获了,产量很低,完全是靠天吃饭。

  2012年9月,湖北禾丰粮油集团在莫桑比克的索法拉省流转了一千公顷土地,并派了六个人的团队。湖北禾丰粮油集团董事长周明照带着禾丰集团的农技专家从最基础的平整土地做起,按照“田成方、路笔直、一展平、能排灌”的标准,从国内购置机械设备,调运到该地进行土地开垦,从荒田变良田,一切从零开始。

  周明照:因为种植水稻,特别是灌溉条件要求高,我们教当地人如何平整土地,如何做田埂蓄水,种植水稻。这对推动当地生产方式的改变起到很大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周明照的团队终于将荒草丛生的“处女地”变成了标准化的水稻种植基地。同时,禾丰集团还运用最先进的机械化设施,将当地的水稻种植从刀耕火种一步提高到了机械化。截止2015年底,禾丰集团累计完成投资640万美元,完成5000公顷土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管理以650亩为单位成立一个农场,由1名国内的种田能手担任农场主,再雇10名当地人进行田间管理,农场按承包经营方式运作,多产多得,使每名技术人员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

  通过输出国内先进的农机设备和农业生产技术,公司在帮助莫桑比克逐步提高农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使用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沉睡千年的黑土地上也孕育出希望。

  周明照:通过跟我们学习农业技术,当地人自己耕种的产量提高到一亩400斤以上,翻了一番。我们还在种植季节给当地人培训,一期20天,效果不错。在这个基础上,又找了五个高中学历,同时愿意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到国内公司培训了三个月,主要是帮他们开阔眼界,看到农业的未来。

  目前,我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经在莫桑比克正式成立。其中,“湖北-加扎友谊农场”,水稻平均单产700公斤,是当地的2倍多。友谊农场带动莫桑比克当地水稻种植近20万亩。

  2013年,莫桑比克时任总统格布扎考察友谊农场,由衷赞叹,“友谊农场创造了莫中农业合作新奇迹。按这种速度,莫桑比克将不再是大米进口国,而要成为大米出口国。”格布扎还特意将湖北农垦生产的大米命名为“好味道”。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莫友谊的硕果,宛如这金黄的水稻,在今年北京的秋天,累累硕果、生机勃勃。

    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双方的合作无论是从贸易还是从投资上看,既帮助非洲改善了基础设施,创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也带动了中国企业、中国标准、中国产品“走出去”。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为中非经贸合作创造重要的发展环境。未来,中非双方有望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领域加强合作。

编辑: 马婧婧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这些年,农业合作我们收获了什么?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这些年,农业合作我们收获了什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  周明照:因为种植水稻,特别是灌溉条件要求高,我们教当地人如何平整土地,如何做田埂蓄水,种植水稻。2013年,莫桑比克时任总统格布扎考察友谊农场,由衷赞叹,“友谊农场创造了莫中农业合作新奇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