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智能化示范生产线打造行业样板——威胜智能车间为电表装上“智芯”

2016-11-24 10:13: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姜文婧)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2014年开始,国家工信部已经实施两批共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试点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方面不断进步。今年6月,我国能源计量装备生产企业——威胜集团牵头申报的“电力装备能源计量及控制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威胜集团智能电表及智能用电管理终端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同时获得工信部 “2016年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与“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电表行业中唯一一家入选企业。智能制造新模式为传统车间带来了哪些变化?让我们随记者走进威胜集团的智能生产车间看看。

  走进威胜集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两条装配生产线上一边是工人,一边是机器人,同时进行产品的装配和检验,互不干扰。

  威胜生产中心自动化部经理李茂:我们现在做的是国网集采的智能电表产品,这边我们机器人有五个工位,实现我们产品的全部装配动作与部分功能测试。

智能化生产线与智能协作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柔性组装。

  威胜集团在2016年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与智能协作机器人,进一步实现了自动化柔性组装,是目前国内电表生产企业中检测工序最多、兼容产品类型最广、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之一。在除尘工位上,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准确地抓住一个电能表的底盒,对准除尘设备不停转换着角度,通过离子风将底盒里的灰尘去除,这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却将直接影响到仪表读数的精度,李茂介绍,用机器人完成除尘、装配、测试等工序,比人工要更稳定、精确。

  李茂:它动作会更到位,因为人工的话,每天重复几千台的动作,重复久了之后可能不会按照标准的除尘流程。重复精密度像这个机器人的话,每次重复定位是0.03个毫米,就是说重复运行100次1000次,误差不会超过0.03个毫米,人手肯定是达不到的。

  记者数了数,人工生产线上有20个工人,机器人生产线上只有5个机器人和两名负责调试的工人。威胜生产中心总经理廖前忠告诉记者,完成调试后,五个机器人完全可以替代对面的20个工人。

  李茂:它们的生产节拍,是完全可以替代对面那20个人工线的。以前我要七十多个人才能做这么多产品,我们第一步改造完了之后可能只要十几个人了,这条线如果完成(改造)之后,比现有的人工线至少提升五倍以上的产能,仅就这一个环节来说。

  机器代替人力,提高了效率,更使得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正在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尤为关键,威胜集团副总裁李先怀表示,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智能改造,预期可将产品质量提升50%,不良品率降低50%以上。

  李茂:从去年开始我们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转型,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我们现在主要是面对国际市场,而且我们是和一些大的企业进行合作,他们对质量的要求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我们原来的生产线达不到这个,通过智能化改造以后,效果非常明显,故障率降低,质量水平提高,就能达到一流水平。

  目前,威胜的产品已经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不同于传统电表,智能电表在大幅提升计量的精确性之外,还具备信息采集、信息感知的智能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

  威胜副总裁李先怀:智能电表可以实现用电和发电之间的互动,为人的用电、生活服务提供很多信息支撑,我们在表上装了一个无线的模块,我们通过手机,设计了一个app的软件和电表连接,可以查询上面的数据,知道你用电的状态情况,现在我们都讲节能嘛,当你知道你实时用了多少电的话,你会很自觉地节约用电,根据统计数据节能效果可以达到25%。

智能化生产线与智能协作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柔性组装。

  智能电表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信息采集和传感,数据处理,通讯。未来的智能电表还有很多拓展服务功能,如火警预警、智能配电,在李先怀看来,智能化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就像一体两面,互相紧密联系。

  李先怀:就是因为我的产品的智能化,那么我的生产的智能化改造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产品的智能化就决定了产品需要定制化,定制化的化品种就很多,威胜公司的产品有个特点,我们每天都有好几百个订单,一个产项每天有十几次、高的有三十几次换线。

  智能车间为柔性定制提供了可能,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智能车间一只只机器手臂的背后,还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在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判断,李先怀介绍,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在整个智能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生产环节各个关键点的人员、设备、物料进行数据采集,该系统能自主产生决策,并做出判断和执行。

  李先怀:智能化就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让我的设备具备自己的决策机制,来识别不同的产品,完成不同产品的不同制作过程。我们引进的机器人,它实际上有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它按照一个标准模式,我们设定一个模式,识别完一种产品,操作一遍以后后面就能够自主进行操作。

  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制造”变“智造”让企业尝到了 “甜头”。目前,威胜的生产车间正在进行着新一轮智能装备和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从产品的设计、工艺、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将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全覆盖,从而打造科技含量、自动化水平都达到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工厂,改造完成后,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软件、智能装备的国产化率达到81%以上。

编辑:孙永政

关键词:智能化转型;中国制造2025;示范项目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智能制造试点试出了什么?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传统产业亟待升级,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国务院去年出台《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行一年多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成效如何?哪些难点需要突破?央广记者近日前往湖北、湖南等制造业重镇深入采访,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

2016-11-21 08:41:00

【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为企业提质增效增加双引擎

走进威胜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智能电表的生产线上一边是工人,一边是机器人。目前,这里正在进行着新一轮智能装备和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从产品的设计、工艺、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将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全覆盖。

2016-11-21 07:00:00

“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在四川绵阳召开

2016-09-25 12:3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