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主持人介绍  |  最新报道  |  专题简介
最新报道
·[第七集]问政城市化(下篇):土地征用求解
·[第六集]问政城市化(上篇):户籍改革之路
·[第五集]问政就业:农民工的去与留
·[第四集]问政城市交通:拥堵之惑
·[第三集]问政房地产:居者有其住
·[第一集]问政物价:为何突涨 怎样稳定
>>>更多
最新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最新报道
[第二集]问政收入分配:如何鼓起百姓的钱袋子
中广网    2010-12-1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十二五”规划《建议》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之问政收入分配:如何鼓起百姓的钱袋子。

华夏之声主持人子键(左)、庄胜春主持“人民问政'十二五'”直播节目

  主持人:下面进入华夏之声《新闻空间》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华夏之声记者将深入探访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热点民生话题,倾听民众心声,问计权威专家,为您解答“十二五”规划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关注了物价,也就是老百姓的菜篮子,这一期节目,我们再来关注收入分配,也就是大家的钱袋子。

  其实,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大多数老百姓的工资增长慢、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等收入分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症结究竟何在,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又应该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同时,公平的切分蛋糕呢?下面请听《人民问政“十二五”》系列报道第二集——问政收入分配:

  2010年上半年,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 23.4%的职工5年没有增加工资。在广东,2010年 “社会温度计”调查报告显示,34.8%的居民认为广东当前存在的最重大社会问题是工资涨得慢。此外,基尼系数这一反映收入差距的数据在内地已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贫富差距问题不容忽视。

  庄胜春: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华夏之声记者庄胜春

  子健:大家好,我是华夏之声记者子健。

  庄胜春:翻开十二五规划建议,我们可以看到,直接涉及收入分配的内容长达三百多字,在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中,首次提出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

  子健:是的,但是从节目一开始的相关调查数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十二五”期间彻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个是收入增长不够快,另一个就是贫富差距加大。

  庄胜春: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物价突涨的时候,收入增长的滞后让大家感觉好像钱越来越不够花了。我们先来听一段街头采访时一些朋友的感受吧。

  记者:七年前拿到的第一份工资,跟你现在相比,差多少?

  听众一:三倍。我就知道反正现在钱很不经花了。钱如果存银行,那就等于越来越少。工资就是一两个礼拜,发完就没了。

  记者:月光族?

  听众一:半月光族。

  记者:最近几年,开出租收入没怎么变吧?

  听众二:这个还真是,一般一个月正常的话两三千块钱吧。

  记者:这几年都是?

  听众二:差不多。

  记者:那受油价影响大么?

  听众二:肯定得受影响,最低汽油才一块九,现在六块多,要按物价比例来说,那肯定没有以前合适了。

  听众三:我们国家为了缩小贫富的差距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确实存在很多实际情况,我认为是人口多,所以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百年大计。

  庄胜春:恩,看来大伙虽然面临收入问题的困扰,也能理解政府的苦衷。其实不光十二五规划建议涉及收入分配的内容达到三百多字,前几天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子键:那么 “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具体面临哪些难题呢?

  庄胜春:我们先来听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组长孙学工的分析。

  孙学工:收入分配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比较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比较大,另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这方面我觉得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市场方面的原因,过去因为劳动力剩余,所以这部分人的工资收到劳动力市场这种剩余的压制,所以一直没法涨,所以这方面的问题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应该会逐步的改善;另外一方面,贪污腐败的现象并没有完全的消除,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子健:听孙学工研究员这么一分析,我感觉收入分配的问题,其实说得形象一点,就是如何切分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的问题。

  庄胜春:是的,那么蛋糕怎样分切,我们还是先听听一些老百姓的希望。

  听众一:我觉得还是增加高收入者的税收,然后增加低收入者的福利这块。增加最低收入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很多人就没有合同,你说是最低收入是这么多钱,执行起来就很难了。

  记者:那会不会觉得现在对中低收入的税收还是过重了?

  听众一:应该是三千-五千吧,五千以上比较合适。

  听众二:应该按各省市的水平来定吧,北京市现在两千块钱的确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要是稍微高一点,可能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富足的保障。比如说像北京公交用财政支出来补贴,还有比如有经济适用房,政策应该是越多越好,才能保证收入不会有很大的差距。

  庄胜春:那么大家提出的这些切蛋糕的方法是否可行呢,我们再来听听孙学工研究员怎么说。

  子健:关于缩小收入差距的问题,有一些民众就说,高收入者应该给重一点的税,低收入者,我们应该给更多的福利,而对于中间阶层,我们应该给他多一点点空间。

  孙学工:我还是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的。实际上从社会再分配的目的,也是这样一个目标,因为我们现在的方法叫分项计税和综合计税相结合,关键问题就是说,有一些人的收入通过各种方式逃了税了。所以将来可能从赋税公平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往综合计税的方向发展。

  庄胜春:我们还有一个举措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很多人觉得可行性不是那么强,您认为呢?

  孙学工:最低工资标准反应了社会的一个意愿或者说整体的一个道德水平。随着它一点点的提高,实际上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但是并不希望他就能真正解决低收入者的问题。

  子健:说完低工资,我们再来说说高工资,很多民众认为国企高管可能拿钱太多了,您怎么看?

  孙学工:国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说企业的红利、利润啊交还给社会确实是不够。因为国家是代表人民作为资产的所有者,那么这个所有者的利益实际上应该体现在利润的分享上。但是至于说高管,可能不能从高管本身的工资高低来看,可能要从高管的位置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在合适的位置上是合适的人,如果高管真的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利润,然后利润又能为广大的人民分享,那么高管拿的高一点我想也是合理的。

  庄胜春:刚刚探讨的都是解决再次分配的一些举措,而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教授看来,和解决初次分配相比,怎样把蛋糕做大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夏业良:我认为如果扩大市场开放的程度,让劳动者有更多的就业和竞争机会,会对一次收入分布会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另外要想提高劳动者收入的话,不是说劳动时间增长就行,而是在于竞争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技术含量、价值含量是怎么样的。

  子健:其实,要想在“十二五”期间改善收入分配的现状,香港和澳门就有一些值得我们参考的样本。

  庄胜春:恩,我们就再来听听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介绍一下港澳两地的一些经验。

  袁持平:港澳他虽然对整个经济运行不干预,但是在收入分配这一块政府应该说做了相当多的事情。第一个就是政府的转移支付,香港在一系列的转移支付上的水准还是相当高的,一个就是最低的生活保障的一个线,实际上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网。还有一个就是住房问题,我国国家现在大规模的推经适房、廉租房,实际上香港是做的比较好的,他没有说居者有其屋、而是居者有其住,就是说你一个家庭,我要想办法让你有条件居住。那么澳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上,因为它最近财政收入比较好,他做了一个很特殊的方法,就是全社会发红包。由于澳门比较小,不可复制,但是这个思路是可以复制的。

  庄胜春:以上这些解决问题的路径,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而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的五年规划。

  子健:是的,十二五期间无论是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分好,还是做得更大,我们的希望只有一个,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殷实。

  庄胜春:是的,民生无小事,事事关心。

  子键:聚焦多层面,面面俱到。

  庄胜春:人民问政“十二五”。

  子健: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