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湖南益阳老党员讲述烂泥湖精神如何练就

2019-07-05 10:0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长沙7月5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邢育红)“烂泥湖治理工程”是湖南益阳水利史上的一项壮举,1974年10月破土动工,1976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虽然历时只有三年,但其“励精图治、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在益阳市赫山区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馆,一件件令人震撼的实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文字、一幅幅淡雅泛黄的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烂泥湖治理工程”中40多万益阳干部群众前赴后继战天斗地干事业的伟大决心。菱角岔村70岁老党员高赢州说,那年他24岁,是村里的村支书。那时候的状况是十年九不收,村民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外出讨米逃荒。高赢州:“我们这里原来叫竹金山村,全村723亩地,没有治理烂泥糊之前,可以说每年被洪水淹没的面积占三分之一,我们这里原来叫苏家垸当时群众称苏叹气,群众唉声叹气。”

  慢慢地,因洞庭湖的蓄水面积减少,烂泥湖的水位抬高,汛期越发明显。1969年到1974年,先后有10多个小垸溃决,数万亩农田被淹,民不聊生。烂泥湖的治理,成为当时益阳县政府的一块心病。村民们都希望给烂泥湖来一场“大手术”。高赢州:“响应县委号召带领全大队的男女劳动力,我们大队人不多1100多人400劳力上烂泥糊工地挑土。”

  1974年,这个浩大的工程正式动工。在新河堤坝上正式开工的那天,正是初冬,寒风凛冽,台下站着近7000人,高赢州作为代表做了十多分钟的讲话,最后以改写《重上井冈山》结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双肩挑日月,笑指造乾坤。”高赢州:“每天开晚工保证10小时劳动,六月气温高穿背心、草鞋就要挑,冬天没有套鞋,有的打赤脚那真的作孽,冰冻严寒都要做,劳动力要到农历28左右才会来过年,过完正月初四就要上工,每年双抢做完,劳动力上了工地,晚稻结束家里就没有人了。”

  三年里,全县40多万人自带干粮,完成劳动工日4348万个,人工开挖干河39.8公里,支渠11条,共39.9公里。形成了完整的防洪大堤封闭圈和内外调蓄水利体系,解决了湖区的洪涝之害,工程结束后人们欢呼雀跃。高赢州:“在工地召开一个庆祝会,宣布烂泥糊治理工程基本竣工,演出了简单的文艺节目,反正一条,离不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下哎嗨哟,不怕牺牲哎嗨哟。”

  如今的烂泥湖旧貌换新颜,条条沟渠通畅,稻浪翻滚,农村别墅如雨后春笋一幢幢拔地而起。赫山区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副主任李宇启:“烂泥糊精神里面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艰苦奋斗,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赫山区区委区政府修建了烂泥糊治理工程纪念馆,正是为了铭记那些在峥嵘岁月中战天斗地的激情和理想,百折不饶的斗志和勇气,所以我们要继续弘扬烂泥糊治理工程在新时代奋勇前行,开拓进取。”

编辑: 杜静

湖南益阳老党员讲述烂泥湖精神如何练就

“烂泥湖治理工程”是湖南益阳水利史上的一项壮举,1974年10月破土动工,1976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虽然历时只有三年,但其“励精图治、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