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武汉打造“深海一号”在汉下水

2018-12-09 07:31:00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梅恩 张旭)12月8日,由武船集团精心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集团总部顺利下水,该船将成为“蛟龙号”专用母船。

  8日上午11时38分,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高大威猛的“深海一号”从武船集团码头徐徐下水,船身由白色、蓝色和朱红色组成,船头有醒目的“深海一号”四个字,船上各种彩色小旗飘飘。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艘按照绿色化、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和国际化原则设计建造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级特种调查船,船长90.2米,型宽16.8米,型深8.3米,设计排水量4500吨,可在全球无限航区执行下潜作业。该船由中船工业第七〇八所设计,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承制。该船定位为综合科考船,又服务于深潜,专门为我国7000米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制,根据“蛟龙号”的特点专门设计,为“蛟龙”号潜水作业提供合适的水下、水面支持,还具备数据、样品的现场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配备“蛟龙”号专用吊放A架、运移轨道车、维护保养机库,能极大提升“蛟龙”号有效下潜次数,持续高效地应用于深海资源勘察、深海研究等科考任务。

  “深海一号”具有B3级冰区加强,DP-1动力定位,采用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设计航速16节以上,续航能力超过12000海里,在额定定员60人时,自持力为60天。

  武船集团船舶公司负责人介绍,“深海一号”在科学考察船领域内首次在动力系统设计中引入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对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求。安装了超短基线等声学定位系统,配备了多波束浅地层剖面仪、多普勒剖面仪、CTD等水文环境调查装备,同时装有先进的船载网络,采用水下辐射噪声控制设计和两套不同的水声通信机,确保深潜作业时母船与潜水器之间的图像、音频通信畅通无阻,机舱区域及主要设备采用双层隔振安装方式,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技术或环保标准,为潜航员营造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深海一号”设备仪器可对海底进行勘察、测量,然后通过专用的A架将“蛟龙”号放置到指定区域,使“蛟龙”号探测更加准确和安全。“蛟龙”号带回的数据和样品也可在“深海一号”实验室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使‘蛟龙’号大显身手、如虎添翼”。

  据介绍,此前世界上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只有4艘,“深海一号”是第5艘、也是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制造的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美国制造的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的可维护空间、功率等大,氮氧化物排放更低。

  2012年,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创造了世界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深下潜纪录。然而,深潜系统是一个整体,光有好的潜水器还不够,还要有与之匹配的海洋科考船。现有的“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号科考船于1978年12月服役,是一艘超龄服役的老科考船。此外,“向阳红09”号科考船没有专门的潜水器库房。

  2015年,“蛟龙”号新母船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2017年9月正式开建,定名“深海一号”。该船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预计2019年5月投入使用后,取代“向阳红09”号科考船,搭载“蛟龙”号开启全球航行,充分发挥其在深海科学考察、海底资源勘察、深海生物基因研究领域的绝对技术优势,将为我国深海空间站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是我国走向深海的重要利器。

  链接>>>

  预计2020年实现

  “三龙”一体同船作业

  设计单位中船工业第七〇八所副所长沈伟平介绍,“深海一号”在重量重心控制、减振降噪控制、内装整体建造、水线下船体结构精度控制等方面,均按照国际先进理念和跨学科技术合作进行设计、建造,可同时搭载“蛟龙”号、“潜龙”号、“海龙”号3台潜水器开展深潜作业。该船可在全球无限航区执行下潜作业,不仅配备了满足相关调查及数据处理所需要的多种类型实验室,还搭载了“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和“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具备“三龙”系列潜水器同船协同作业的能力。

  据介绍,与“向阳红09”号科考船不同,“深海一号”的后甲板上有个机库,可以为“蛟龙”号的海上调查作业提供保障。此外,还拥有专门的“蛟龙”号维护保养机库,配备潜水器充油、充水、充气、充电和拆检等成套维护保养设备,可以在室内完成例行维护维修工作。值得期待的是,预计2020年,“三龙”将首次同船亮相,实现“三龙”一体同船作业。

编辑: 黄炎秋

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在汉下水

12月8日,由武船集团精心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集团总部顺利下水,该船将成为“蛟龙号”专用母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