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群雁高飞头雁领 决胜脱贫奔小康——南召“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的城郊样本

2019-06-18 09:56: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18日消息(记者 李凡)每一群大雁中,必须有一只领头的雁。它,当是群雁中的最强、最富有担当精神的那只。它必须冲在最前线,顶着气流,乘风穿行。

  2017年6月,为加大抓党建促脱贫力度,南召县委审时度势,谋划实施“310工程”,在全县310个基层党支部中开展为期3年半的“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310名县处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走进基层,建强组织阵地、密切联系群众、帮上致富项目,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该县城郊乡党委迅速行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扎下根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实打实谋划产业促发展,心贴心扶危济困惠民生,两年多来凝聚了扶贫合力,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变了乡村风貌,融洽了干群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南召县“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的生动样本。

  以上率下

  带出基层战斗力

  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队头怎么站,队尾怎么看。

  在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中,南召县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走进城郊乡大庄村,处处充满生机:村头,垃圾箱有序放置,有专门人员打扫,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村庄里,花草树木繁茂葱绿,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伴着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宜居宜业的生动画卷正徐徐染色铺绘。

  “以前不是这样的,村里到处脏乱差,大庄河也满是垃圾。”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宗保介绍,县委书记刘永国结对帮扶村里后,每月都要到村里调研指导,吃住在村部,与乡村干部一块共谋发展,共促脱贫。聚焦产业,引进项目,对症开药方,根除致贫病根;指导村党支部积极吸纳年轻党员,加强村“两委”力量;支持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帮助梳理、完善“四议两公开”等党务政务制度……

  如今的大庄村不仅环境美,而且产业兴。走进大庄村香菇产业扶贫基地,只见棚内一排排菌棒在架子上整齐摆放。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该村与康信菌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基地+支部+农户”的模式,建成扶贫车间3座、大棚40余座,共种植香菇10万余袋,带动22户贫困群众,每户可增收2万元以上。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游金会结对帮扶贾沟村,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到村内居住,利用早晚时间入户走访座谈,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制订脱贫规划,帮上致富项目。引进了南阳市厚德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合伙人单慧军,在贾沟村成立了南召县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以艾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业,采取流转土地、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

  副县长、城郊乡党委书记李哲团结带领党政一班人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坚持把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融合统一,把根子扎在贫困村,把力气下在产业扶贫和“志智双扶”上,把真情融入群众心坎,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挂职南召县委常委、副县长陶永祥和驻东庄村第一书记霍冉,联合厦门大学为乡村振兴设计方案、开展试点,并引进先进悬浮式高效光伏项目;省教育厅驻竹园沟村第一书记张晖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电商平台打响南召特色农产品品牌。

  从县乡负责同志到村“两委”,再到一般同志,大家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形成了“领导带着干,干部比着干”的良好战斗氛围。城郊乡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也成为南召县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一个缩影。

  壮大产业

  夯实攻坚支撑力

  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更是贫困群众“翻身”脱贫的关键。

  如何发挥地方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真正收获真金白银,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出路在山,希望在林。我们针对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实际,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唱‘山歌’,念‘林经’,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林+蚕等‘林+N’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实现特色产业多重覆盖,让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说。

  城郊乡在“林+N”产业扶贫道路上先行先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巩固集体经济实力,让贫困群众从绿色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

  以“林+菌”为代表的大庄村香菇种植基地,占地面积40余亩,带动贫困户每户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并通过企业分红的模式,给村集体每年带来10万元收入。以“林+药”为代表的银河虎山中药材基地、联源生物白芨石斛产业基地、贾沟村舒心艾叶、北沟村岭南艾叶产业基地,共流转土地面积3500余亩,带动贫困户80余户,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以“林+果”为代表的竹园沟村红桃合作社、罗坪村鸿澜园软籽石榴产业基地,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带动贫困户30余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林+苗”为代表的上店柴岗村国储林项目基地,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成后可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观光旅游生态度假休闲一体化。以“林+光伏”为代表的东庄村高效悬挂光伏500KW产业基地,预计年收益是普通光伏板的3倍,同时利用悬挂光伏板优势,发展板下种植,增强脱贫整体实力。

  在壮大产业的基础上,城郊乡创新就业模式,突出支部牵头,激活就业车间政策,提升就业环境。目前全乡就业车间共带动贫困群众90余人,户均增收8000余元。例如,秦老庄村七木生物有限公司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员工的具体工作表现,在工资的基础上额外补助100元至300元不等的奖励,使贫困员工月工资都在3500元以上,达到稳定持续增收。

  实践证明,城郊乡认真践行“林+N”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把致富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

  改善乡风

  提升发展内生力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的对象,更是脱贫的主体,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城郊乡通过“党员干部带支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让贫困群众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党员干部带支部”带来了干部更带来了项目,特别是投资大、周期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2018年以来,城郊乡共实施基础项目32个,产业发展项目13个,公共服务类项目16个,其他项目5个,共计投入资金2744万元。

  提升人居环境。作为“厕所革命”项目的实施试点,城郊乡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惠及农户2000余户,全市现场会在大庄村进行观摩。同时,共投放垃圾箱253个,配备运输车5台,聘用网格化保洁员128名,打造村道绿化26公里,立面改造5万平方米,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志智双扶增动力。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脱贫先进户、落后户”评比活动、送戏下乡、设立“爱心超市”“同心超市”、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多措并举,打造全民向善、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利用乡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采取聘请党校教师、省市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等进行讲座的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和扶贫政策培训,共计800余人次。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的技能本领,提升“自我造血”功能,而且用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动力。

  扶危助困

  增强干群凝聚力

  党员干部带支部,带出了干群关系新气象。

  为让群众难有人帮、事有人管,南召县设立服务群众专项基金,每村拨付帮扶专项基金2万元,用于开展干群联心活动,采取“村账乡监”管理制度,遵循专款专用、民主决策、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规定。县里拿出专项经费为群众办好事,围绕家家关联、人人关切的“五难一保”(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饮水难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重点问题,用于村级支部开展党群联心活动。在鳏寡孤独人群过生日、天灾人祸救助、困难群众慰问、家庭困难看望时,由村支部及时送上党组织的温暖,从心理上拉近距离,从感情上增进情谊,从联系中增加了解,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8年以来,县、乡两级共投入群众联心资金40万元,慰问群众1000余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生动开展,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出了城郊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支部有力量,脱贫有希望。‘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旨在固本强基,全领域夯实基层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县乡党员干部站位高、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优势,为每一个农村党支部把脉问诊、疏通筋络、强身健体,提升村级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为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刘永国谈及“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如是说。

编辑: 汪宁

群雁高飞头雁领 决胜脱贫奔小康——南召“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的城郊样本

2017年6月,为加大抓党建促脱贫力度,南召县委审时度势,谋划实施“310工程”,在全县310个基层党支部中开展为期3年半的“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310名县处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走进基层,建强组织阵地、密切联系群众、帮上致富项目,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