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复兴青瓷 千年衢窑重展风采

2019-05-13 23: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 (记者 方永磊) 在整个中国陶瓷历史中,有一种青瓷不以华丽繁复的纹饰为炫耀,而以釉质莹润凝厚,色泽如玉似翠见长,追求一种含蓄内敛的自然之美。这就是龙泉青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谓“千峰翠色”,是对龙泉粉青、天青、梅子青釉色的最好诠释,青瓷巅峰大抵如此,故而一直为世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所追逐赏识。宋代时期,龙泉青瓷更是作为贡瓷,盛极一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国符号。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源自于衢州西区石梁溪畔衢窑研究院的半闲堂国瓷,延续了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缘分,继续为峰会制作相关用瓷。从工作午宴上以中国传统屏风为型、融入汉唐独特雕刻风格的《席位牌》,以桥为型的《丝路金桥》,《高山流水》等系列青瓷茶具,以及峰会各重要场所陈设的艺术瓷、形态各异的花器等,这些将龙泉青瓷文化与“一带一路”思想融合发挥到极致的国瓷用品,从形、色、纹、声、意、韵等多种感观效果中,阐释着古老的丝路精神焕发出的新生机。

  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地区烧制青瓷始于三国两晋,至南宋时到达巅峰,明代中期后逐渐衰落,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已成功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人类非遗”项目。

  作为龙泉半闲堂衢窑研究院创始人,从小玩着瓷片长大的汤伟,在摩挲了无数青瓷藏品,饱览了几经兴衰的龙泉青瓷史后,下定决心重铸龙泉青瓷的昔日雄风。2014年,汤伟将半闲堂国瓷科研基地设在拥有厚重婺州窑历史和崇文向善文化底蕴的衢州,并创立衢窑研究院,与当代“陶瓷泰斗”张守智教授共同领衔组建设计创作团队,致力引领科研、复兴青瓷、振兴衢窑。

  

  “作为婺州窑的核心产区,衢州窑的窑火已经绵延千年不息。而建在衢州石梁溪畔的衢窑研究院,打通接续衢州窑和龙泉窑的历史瓷脉,拓展了青瓷的内涵,丰富了青瓷的底蕴。”汤伟介绍,衢州窑也是出身名门,作为婺州窑的核心产区,衢州窑的窑火已经绵延千年不息,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衢州就烧制出了原始的青瓷。唐代婺州窑以出产茶碗出名,陆羽《茶经》把婺州生产的青瓷碗列为全国第三位。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越窑、瓯窑、婺州窑正处在发展的时期,龙泉窑受这些瓷窑的影响开始烧造。

  衢州的古窑遗址和这里独具特色的青瓷文化吸引了半闲堂。在汤伟看来,衢州古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成立衢窑研究院,打通了接续衢州窑和龙泉窑的历史瓷脉,复兴青瓷、振兴衢窑。

  青瓷可以说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是水与火与土的绝妙融合。然而,同样一团泥,在不同的人手中做出的作品意韵就不同。为配出最纯正的“梅子青”色,汤伟和他的团队,扎在瓷窑边,研究着青瓷的釉色配方。数不清几十次的失败,耗尽30多吨原矿料,最后才配出了唯一性的原料和釉料配方。烧制更是一波三折,常常是一整窑都没一件合格的。一窑不行再烧一窑,最终,汤伟的团队用古法,烧制出了国宴青瓷,传神地还原了两宋一脉风骨。

  如今,衢窑研究院已经成为集研究、保护、传承、宣传陶瓷文化于一身的文化飞地。

编辑: 晓凡

复兴青瓷 千年衢窑重展风采

如今,衢窑研究院已经成为集研究、保护、传承、宣传陶瓷文化于一身的文化飞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