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广独家新闻

[纵横点评]民生实事用语不实引质疑 官员称要"留回旋余地"
2011-12-14 07:4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把民生实事的进度和完成时间说得太明确,我们就没有‘回旋余地’。说得太明确,到时候没有完成怎么办?那不是失信于民吗?”

  今年,广东省四会市提出了“十项民生实事”,其中包括重点工程姚沙大桥和四会大桥。但截至年底,四会街头的多位市民,没有一个人知道规划中的这两座大桥在哪里,甚至一些官员也无法说出这两座大桥的位置和工程进度。据了解,一些地方在年初制定“十大实事”的时候,像“基本完成”、“大力开展”、“加快推进”等等含糊的用词频繁出现,导致群众无法问责,舆论无从监督。一位曾参与起草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的四会官员表示,“十项民生实事”之所以如此表述,是要有回旋的余地。

  纵横点评:民生实事,贵在一个“实”字。纸面上的民生工程写得再给力,不接地气也是枉然。更何况如果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都要留有余地,落实的过程又怎能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民生实事,确实不能失信于民,这其中不仅有何时完工的信用,更有为百姓谋福祉的信任。办好民生实事,不仅要让幸福敲门,更要让幸福落地。

责编:龙明洁中国广播网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