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雪龙2”号交付使用 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2019-07-12 07:5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7月12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雪龙2”号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雪龙2”号作为我国第四艘极地科考船,也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它能破多厚的冰?除了破冰还能做什么呢?

  “雪龙2”号是我国在“向阳红10”号、“极地”号和“雪龙”号之后,第四艘极地科考船,也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它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外加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可以说,体型算不上最大,但力量却不小。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何剑锋介绍,更强的破冰能力可以拓展“雪龙2”号的作业时间。何剑锋表示:“其实在极地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海冰。像在北极,最大的海冰范围将近有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的话更大。破冰船就成为关键的手段。像‘雪龙’船现在最主要还是集中在夏天,因为它的破冰能力非常有限。新船破冰能力就会有大的提升。除了夏天,春、秋都可以开展相关工作,这对我们了解整个海洋的季节变化非常关键。”

  不仅力量大,“雪龙2”号还能更灵活。它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并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中船集团七〇八所研究员、“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在尾部装了两个能够全回转,就是360度能转的推进器。它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力,同时,它也能转180度,让船尾变成船头。这样在被困住的时候船尾可以进行一定的破冰功能。”

  “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说,这样操作起来机动性更强,能更得心应手:“它是前面两个侧推,后面是两个360°回转的吊舱,通过吊舱和侧推这条船可以实现原地掉头,还可以动力定位,就是给做大洋科考的时候提供更精确的船位。”

  据介绍,“雪龙2”号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并装备有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何剑锋表示,这也就拓展了可开展的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是环境越恶劣的过程,我们了解其变化过程就越缺乏。这种缺乏会导致对它的认识产生偏差,比如在气候变化预测的模型里,纬度越高各个模型出来的偏差就越大。在热带或者亚热带这些数据非常多的区域,各个模型结果出来就非常接近。所以在这个方面‘雪龙2’号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这块国际上目前依托于船机能做工作的非常少。”

  这些都让“雪龙2”号可以承担极地冰区海洋、大气、海冰综合调查,具有宽敞的后部调查作业平台,具有针对极区海洋环境的封闭调查作业车间和月池。

  赵炎平介绍,月池等设计将能够让“雪龙2”号在科学考察中具备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它从中间挖了一个很大的孔,设备可以一直从这个孔往下放到水底。底盖打开以后设备就能从中间放下去了,所以两边有浮冰对这就没有影响了。以前在南极、北极科考的时候,到了浮冰特别密集的地方就无法下放设备了。浮冰对科考设备的安全有一定的隐患。所以,有些区域是考察不到的,这条船就不一样了。”

  交付后,“雪龙2”号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赵炎平表示:“交付后,紧接着会进行科考试航,主要目的是验证这条船的科考设备安装以后性能怎么样,设备是不是能正常运作。科考试航结束后,紧接着会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

  明年,“雪龙2”号还计划将和德国、俄罗斯的世界著名上一代极地科学考察船一起支持北极大型国际计划——“国际漂流浮冰站计划”。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