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科学家发现首例具有哺乳行为的无脊椎动物

2018-12-02 10: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尽管有一些类群的动物,例如鸟类和蟑螂,也提供类似“乳汁”的分泌物喂养后代,但无论是从行为模式上、持续时间上还是功能上都与真正的哺乳动物的哺乳相差甚远。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该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俗称为大蚁蛛的蜘蛛类动物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并且这种哺乳行为在各方面都和哺乳动物极其一致。

  这是国际上发现的首例具有哺乳行为的无脊椎动物,即发现了首例除哺乳动物之外还能通过哺乳养育后代的现象,为动物哺乳行为进化研究方向打开一片新领域。研究成果论文已于11月3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在这一发现中,蜘蛛是如何完成哺乳行为的?这对哺乳行为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蚁蛛是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常见蜘蛛。它外形酷似一只放大了数倍的蚂蚁,却是蜘蛛类动物。普遍印象中,此类动物喂养后代,或像蚂蚁搬家似的挪动食物,或像稳坐中央的蜘蛛等待猎物自投罗网。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博士后陈占起此前也是同样的想法,可是他发现大蚁蛛的雌蛛从来不给幼蛛喂食食物,幼蛛却一天天长大,开始心生疑惑。

  “有一天晚上大约一两点,我要关灯走的时候,突然发现大蚁蛛像是妈妈在喂奶的行为。这让我非常激动。是不是真的在喂奶?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就看见一只小蜘蛛爬到它母亲的腹部,跟哺乳动物一样去吃奶,那个动作非常典型,非常明显,当时就给了我一种可能性。”陈占起说。

  随后,陈占起设计多个实验来验证大蚁蛛的哺乳行为。比如,将刚出生的幼蛛与雌蛛分离,在幼蛛成长20天后,封闭雌蛛腹部的生殖沟,观察幼蛛的成长情况。最终经过大量观察对比,证实了大蚁蛛的哺乳行为。

  陈占起介绍,这种哺乳行为涉及两方面,一是母亲生理上一定要有能力泌乳,二是孩子与母亲的互动,孩子知道到哪里去吃奶。与哺乳类动物一样,孩子会主动去找奶。这是它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相对照的一个特征。

  研究发现,出生20天的幼蛛体长可以成长到母亲的一半左右。从20天到40天,幼蛛会自己外出捕猎,也会继续从母体吸食“乳汁”,为“断奶”前的过渡期。大约从40天起,幼蛛完全“断奶”,而此时的幼蛛体长已经达到成年个体的八成。

  挤压雌蛛腹部会呈现出淡黄色的液体,这就是“蜘蛛奶”。经成分测定表明,“蜘蛛奶”蛋白质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而脂肪和糖类的含量则低于牛奶。这种听上去有营养、不长胖的东西引起人们的兴趣。对于“蜘蛛奶”将来是否有可能量产、供人类食用的问题,陈占起表示,“蜘蛛奶”产量太小,产业化的道路还很长。

  据他介绍:“这个蜘蛛每只每次能够挤出的奶是用微升来计量的。我最后用了22只(大蚁蛛)母亲,总共才取了大约20微升的‘蜘蛛奶’。它并不是只产这么多,而是不想产。它给孩子产的时候是主动的,很容易,但是我挤的时候它不想给。所以硬挤出来一点,量很少。”

  在观察蜘蛛吃奶的过程中,陈占起团队还意外发现,雌性幼蛛断奶后并不会离开母亲,一直在“家”“啃老”,而雄蛛后代成年后却会被强行赶出“家”。陈占起说,尽管雄蛛会试图再回“家”,但每次都会被母亲或姐妹当成天敌入侵一样,通过激烈的攻击将它赶出去。

  这种超长的亲代抚育行为曾被认为仅存在于寿命较长的高等社会性脊椎动物类群中,例如人类和大象。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组长权锐昌表示,蜘蛛哺乳和超长亲代抚育的发现将激发科学家重新衡量和定位有关哺乳现象、哺乳行为以及长期的亲代抚育在动物界尤其是无脊椎动物中的存在现状、进化历史和意义。

  《全球生态与保护》期刊主编高力行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惯常认知,人们从未想到它们会有如此复杂的亲子间行为。基于此发现,接下来还可能有更多的新发现,人们必须去试着研究更多其他物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枢强评价说,这项研究是中国人自主发现的,也是中国蜘蛛学研究第一次登上国际权威期刊,标志着中国的蜘蛛行为学研究有了一个极大的进步。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