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整合社会医疗资源进高墙 矫正救治艾滋病戒毒人员

2018-11-29 08:47: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今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国家卫健委通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一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是在吸毒、违法、犯罪被抓获时查出的。

  如何让这部分人员正确认识“艾滋病”,勇敢面对被感染的事实?如何让他们重拾自信,燃起新生的希望?如何让他们自觉做到“艾滋病到我为止”?11月下旬,央广记者分别到宁夏、广西、四川、北京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所,针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戒毒、矫治情况进行调查采访。中国之声“世界艾滋病日”系列调查《强制隔离戒毒所里的艾滋病感染者矫治新进展》今天推出第二篇:《整合社会医疗资源进高墙 矫正救治艾滋病戒毒人员》。

  央广网南宁11月29日消息(记者张垒 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1月22日,是老马进入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第161天,他和病友们如约来到监管区二楼,接受龙潭医院专家蓝珂的会诊。这已成了每周四的惯例。专家会诊后告诉老马:“轻微的不适可能是腰椎间盘、骨质增生的问题,不是骨头坏死,你放心吧,会好的。”

  老马今年61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南下广东经商,1992年就已坐拥百万资产。暴发后的放纵,让他染上了海洛因。即便妻离子散、家产荡尽,老马依旧吸毒度日。

专家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央广网发 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供图 )

  2008年,他首次被送进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查出了艾滋病。“中耳炎、发烧不退,每天打青霉素,我们院长就感到奇怪了,一验就验出来了。”老马回忆说。

  当时的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没有诊断、治疗能力,像老马这样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只能所外就医。老马说:“我出去以后就到了龙潭医院,主治医生说可以上药了。”

  一年后,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成立,配备了相关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具备了抗病毒治疗能力,但仍不够专业,还要依托所外医院。

  2018年起,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加入龙潭医院和柳江区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医共体,前者主治艾滋病,后者是综合性医院,主治并发症、负责急救。每周一、周四,这两家医院都会派出专家会诊。平时病人需要看门诊,也可以上门服务。

艾滋病专家会诊合并肺结核艾滋病戒毒人员。(央广网发 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供图)

  柳江区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吴修宇告诉记者:“这里像我们医院的一个科室。二所的医院能解决的问题就在二所解决,如果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前就要带到我们医院去,现在可以先请我们专家过来看,如果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就去那边的专管病房。出现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请我们专家过来。”

  通过这种合作,降低了外出就医过程中的突发风险,不论医院还是戒毒所,都乐见于此。最关键的是,艾滋病戒毒人员受益,老马对此深有体会。他这次“二进宫”已有小半年,因为岁数大,伴发多种疾病,常常下不了床。“腿动不了了,别的医生不会看,只能请专家来了。在所内我就看了两次,专门针对我的腿。”老马说。

  广西共有三个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设有艾滋病专管区域,而且全部加入了当地的医联体和医共体,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看病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有的戒毒人员戒毒完毕不愿离开,甚至有的出所了还想回来。在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大队长谭庆坦看来,让艾滋病戒毒人员能够接受更好的治疗,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他说:“我们把事情做好,关键是要走到他的内心,真正了解他(的需求)。你能够帮助他去做,他就认为你尊重他了。”

  10年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内治疗艾滋病的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点一滴的努力,艾滋病戒毒人员都看在眼里,更暖在心里。关怀和尊重,让他们重拾信心,开启新的生活。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