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诚信建设万里行]认识大领导、能接大工程 老套骗术为何频频得手

2018-11-26 07: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11月26日消息(记者钱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头有关系、认识大领导、能接大工程……这种老掉牙的骗局套路相信大家已经不再陌生,但就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诱惑,现在却依然让很多人上当受骗。

  近日,重庆市公安局通报称,抓获了一个藏匿于高档写字楼内的、虚构工程的诈骗犯罪团伙。据了解,这个诈骗团伙假借当地项目管理局的名义,对外虚假分包项目,并且通过收取保证金的方式,短短半年内就骗取了80多人2700多万元。看似简单、老套的骗局,为何总能频频得手?

  今年3月,已经在重庆从事建筑业多年的汪先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陈某,由于陈某所租用的办公室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知名的高档写字楼内,年租金高达100万元以上,加上有朋友牵线搭桥,汪先生对陈某没有产生怀疑。

  陈某自称是“中新项目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的负责人,号称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据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经侦支队的民警魏正介绍,陈某提到的项目确实存在,但不是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的,他们之所以谎称是中新项目管理局,就是觉得国家机关的重大项目发包会更有影响力。魏正说:“他虚构了中新管理局的这种大项目进行诈骗,因为这种大项目是国家项目,前景一定好,并且工程款项好计算。”

  为了让汪先生更加相信自己的“实力”,一个月后,陈某打电话给汪先生,让他来到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现场,并且当着汪先生的面和两个自称是拆迁户的人谈起了拆遣补偿的问题。

  此时的汪先生已经彻底放松了警惕,为了能够在重庆这个“大项目”上分一杯羹,他很快就和陈某签订了项目的分包合同,并且缴纳了100多万元的保证金。签订合同之后,陈某要求必须将合同封存,他告诉汪先生,在签订合同的两个月内只要不拆开合同,就能全额退款。

  除了汪先生,同样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李先生也被陈某以类似的手段骗取了保证金。

  魏正告诉中国之声记者,陈某之所以要求这些劳务班组在两个月内不能拆封合同,主要是为了给自己赢得时间,形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如果有人发觉自己上当受骗,找他或者是找警方报案,犯罪团伙就立即退还保证金给这些劳务班组,让后面的受害者产生一种工程做不成也会退款、退还保证金就不会有什么损失的心理,所以后面的劳务班组也就这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钱进去做工程。”他说。

  随着“资金池”不断壮大,陈某甚至开始假戏真做,他用骗取而来的资金购买了当地的小工程项目,并且大肆渲染。魏正介绍:“他将骗来的钱用来购买了一两个小工程,并且还大搞开工仪式,以此让受害者相信已经有工程进场了,你们签订的这些工程项目肯定后面也能够陆续进场。”

  此外,陈某团伙为了营造一种公司规模大、人员较多的假象,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中新项目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的名义前后招聘了近50名员工,还按时给这些员工发工资和提成。魏正透露,这些新员工中还有不少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但这些员工在公司也没有什么实际工作,平时做点自己的事,正常上下班,按时发工资。

  今年9月7日,陈某的公司内人头攒动,办公室现场布置的也格外考究,时不时还有男子高举着获奖凭据,欣喜若狂。但这并不是陈某公司的年会活动,男子抽中的,是所谓的“中新项目”某标段的入场权利。为此,他已经交了数十万保证金,等待了好几个月。

  汪先生当天也在现场,直到看到几十名警察一拥而入,汪先生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受骗了。

  魏正告诉记者,警方在接到线索后,进行了前期的侦查,并且成立了专案组,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个犯罪团伙。他说:“在他们公司现场,我们查获了大量伪造的中新项目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的印章、公文招标文件等作案工具。”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主要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在此,警方也提醒广大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在签订工程合同时,一定要甄别合同相对方的真实身份。一定要多方进行了解,查实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内容中的业主方、中标方与发包工程的单位及人员之间的真实关系,充分审核发包方是否具备工程发包的权力及能力,一定要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调查,不要单凭发包方给的一些资料,或者语言上的介绍就信以为真,这种(做法)欠妥。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