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你好,科创板]科创板打好“创新牌”

2019-07-19 16: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交易的锣声将于下周一敲响。回首2018年11月横空出世至今,科创板以中国资本市场史无前例的“速度与激情”大踏步走来,为科创企业的孕育和突破注入更多力量,打造新的舞台。而在当前国际环境多变、全球竞争加剧、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阶段,资本市场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自身同样需要寻求高质量发展。科创板的应运而生也正承载着国家与市场对此的期盼,肩负着引领资本市场改革和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双重使命。站在新征程即将开启的这个时点上,中国之声专题报道《你好,科创板》,今天(19日)推出上篇:科创板,打好“创新牌”。

  “科创板”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为自己筑制度、立规则、揽企业、审核注册,直至今天站上新的起跑线。“速度与激情”背后,其所承载的科创与改革期待才是真正的动力源泉,也是科创板横空出世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大举措。易会满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承担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发行上市,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二是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在发行上市、保荐承销、市场化定价、交易、退市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的先试先行并及时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我国目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已经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很多层次的板块市场了。科创板要顺利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如何实践好其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的定位,深耕科与创的本质、打好“创新牌”才是关键。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新股策略组主管、首席分析师林瑾表示:“科创板的‘科’一般是代表高科技,更是具有硬科技类型的企业,科创板覆盖的六大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科创板的‘创’,我们认为一般是指科创板企业要具有比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和研发优势,或是具有创新商业模式。从统计来看,目前已受理的企业当中处于国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占比达到34%,比例比较高。我认为科创板推出的重要意义之一是科创板应该成为我国行业领先技术的一个展示地,对我国企业应该有示范作用,将能够推动更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当然也包括经营模式的创新。”

  事实上,在全新起跑线上准备壮志征途的科创板企业们也正在诠释这种定位与期待。截至目前,上交所已经受理了150家左右的科创板注册申请,它们在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人数方面领先A股市场。据机构统计,首批挂牌上市的25家企业,研发人员合计8185人,占员工总数比重达到22.51%;相比之下创业板研发人员占比19.76%。从单家企业来看,首批挂牌企业中澜起科技、虹软科技及乐鑫科技研发人员占员工数量比重都超过了六成,其中澜起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位居首位。显然,研发投入的比例是衡量企业科创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林瑾介绍:“已经受理的120家企业当中,其实有29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5%。”

  从目前已经受理科创板拟上市申请的企业来看,科创板的科创属性不只体现在简单的统计数字上。从核心技术来看,这里面有致力于原创药物的国家高新企业;有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服务商;有细分领域的全球龙头;也有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供应商。其所承载的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期待正寄托在这一项项核心技术的背后。

  不过,既然是创新,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而且正因为是创新,失败的概率往往也更大一些。证券市场业内乐于通过回顾美国纳斯达克等成熟市场科创板块的经验来说明其中的风险。据统计,纳斯达克平均每年约有8.5%的企业退市摘牌,其中一半是自愿退市,一半是规则退市。1980年到2018年期间,纳斯达克退市公司数量超过10400家,仍然处于上市状态的公司只有不到3000家,也就是说,退市公司占比达到了七成之多。如何理解科创板公司“创新牌”背后的风险,这些数字就是最好的实证。东北证券投行事业部股权部总经理齐玉武说:“实验室行,但能不能做到量产?不容易。芯片公司要能做出流片来,可能利润就不是几倍的问题,但是你能不能判断出这一点?科创板后面的公司我觉得陆续会有类似的公司出来。比如做生物医药的,它本身这些年没有任何收入,然后做的又是说进入了几期几期,但这种‘几期’作为普通投资者根本不清楚它是什么概念,到最后一阶段能不能获批,风险太大。”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