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复旦团队揭示抑郁症与睡眠的脑神经环路基础

2018-07-30 17: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记者朱敏 傅闻捷)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今,人们对抑郁症已经不再陌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增速达到18%,其中,中国就有5400万患者。抑郁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失眠是常伴抑郁症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抑郁症与失眠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百年来,无数科学家在探究这一问题。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领衔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在脑神经机制层面为这一问题给出答案。其研究发现了共同构成抑郁问题与睡眠质量关系的脑神经环路基础。这一研究有望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问题,甚至给治疗抑郁症带来革命性突破。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在距离治疗抑郁症患者失眠的问题上更近一步?

  抑郁与睡眠问题是影响现代人群的两大心理健康困扰。当今社会,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夜生活过多以及依赖电子产品等原因,约三分之一的人群都存在睡眠质量较差以及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在医学领域,抑郁与睡眠问题是两种不同的病症。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田成华指出,抑郁与睡眠往往存在一定联系,相当多的抑郁症病人有睡眠障碍,睡眠问题是抑郁症里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

  临床上,70%的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问题,而有睡眠问题的群体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风险也显著高于睡眠正常的群体。冯建峰研究团队介绍,抑郁症与睡眠问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被发现,但它背后的脑机制却长期不甚明晰。冯建峰团队通过大样本脑影像数据的挖掘,找到了调制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脑神经环路。

  冯建峰进一步解释说,主要是大脑的三块领域:“其中一块叫眶额皮层,在眼睛后面,这一块主要是对‘惩罚’比较敏感,比如我拿一根针去扎你的手心,那块地方就会活跃起来。另外一块叫楔叶,在脑袋顶部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这与自我意识相关。还有一块地方在前额叶,也就是脑门这里,它主要与短期记忆相关。我们的结论是,因为你的脑子里一直在循环被‘惩罚’的想法,所以晚上睡不着觉。”

  据悉,近两年来,从更为“底层”的面向针对抑郁症与睡眠问题关系开展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有论文指出,睡眠问题与精神疾病有许多共同关联的基因。结合冯建峰教授团队此次在脑神经机制层面的探索,一条从基因、脑到行为的完整科学证据链正在逐步浮现。

  田成华医生介绍,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和磁疗等,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局限性。生物学治疗方法最主要的是药物,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抗抑郁药。还有一些物理治疗的方法,比如磁疗、电疗,还有中医的针灸、按摩等。目前,用药还无法定位的十分准确。虽然现在有些磁疗的方法可以针对具体的脑区,但是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粗略,也很难定位的十分准确。

  冯建峰团队的研究成果正是能为克服这一局限助力。找到同时与抑郁和睡眠问题相关联的脑神经环路,意味着将在临床层面为针对这两种心理问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脑区。通过对这些脑区进行特定的刺激,或将同时改善抑郁症状和睡眠问题。

  事实上,该团队的研究并非仅限理论研究,从2010年开始,他们已联合国内外多所高校和医院。这一国际成员人数接近三分之一的团队,在多年的抑郁症“寻根”过程中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利用1Hz经颅磁刺激,英文简称TMS对团队研究定位的异常脑区外侧眶额皮层进行刺激治疗,经过一个月的疗程,临床显示能够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约46%的临床症状,对于难治性的抑郁症也能改善近33%的症状。

  这一治疗方法也开始在美国等国家临床应用。接受了TMS治疗的美国患者德怀特说:“我感觉我正常了,开始也很挣扎,但现在好多了,我可以继续我的生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冯建峰团队研究选取的数据样本来自于正常人,研究过程中却发现有一部人存在睡眠问题或抑郁倾向,这对正常人群来说,意义反而更大。

编辑: 昌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