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云南筑牢生态屏障,守好绿水青山

2018-10-07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昆明10月7日消息(记者马喆 陈鸿燕 李腾飞)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在洱海边,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三年多来,云南省牢记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今,水更清,山更绿,云南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敞亮。 2018-10-0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云南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

  习近平:是要久久为功的,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我说,我现在看到这个水,希望多少年后再照一张照片,那时候水比现在更干净、更清澈,如果不干净了,我要找你们。

  当地干部:我们记住了,总书记。

  今年年中,大理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如期闭合。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和改善洱海水质的关键性重大工程。工程实现了环湖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位于洱海周边的喜洲镇美坝村,村民陈万秀家的生活污水已经全部接入了污水管网。

  陈万秀:洗澡水洗衣服的水、洗菜的水全部进入污水池,污水排出去了,洱海也就干净了。

  自2015年,洱海保护列入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云南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史上最严整治行动。如今,苍山云绕、碧波荡漾的洱海水更清。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洱海水质良好。

  目前,洱海流域2565平方公里范围内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9万吨,初步构建覆盖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大理市常务副市长赵永祥表示,环湖系统全面建成,全面收集,全面处理。

  赵永祥:把所有农村千家万户的水全部进化粪池,收集起来,拿到一个系统里面统一处理,确实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涉及到千家万户。不让一滴污水进洱海,体现出我们这个系统的完整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论断,始终引导着云南的绿色发展。

  抚仙湖是我国最深的淡水湖泊,也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抗浪鱼是抚仙湖中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种。明星村村民王谷芬说,上世纪90年代,大肆捕捞使得抗浪鱼接近濒危状态。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车水捕鱼”法也难寻踪迹。

  王谷芬:假如说没有抗浪鱼,也就不存在车水捕鱼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加强了,大家也积极的配合,都来保护这潭水。

  目前,每年一次的人工增殖放流,让抗浪鱼的年产量恢复到20吨以上,“车水捕鱼”作为非物质文化资源,也得到了保护,成为抚仙湖的独特一景。抗浪鱼还成为云南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水产品。

  澄江县水产工作站站长顾和生:抗浪鱼种群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以后就可以“以鱼养水”,最终保护抚仙湖I类水质资源。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将绿色发展理念固化于制度设计。今年6月,《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发布。云南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纪华表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对维护好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保持水土,保护水资源、水生态及水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张纪华:改善(高原)九湖的水体体质,是我们保护治理的一个重点。但是从长远来讲,我们是要让湖体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今年9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表决通过,并将从明年起正式实施。云南省昭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表示,条例的实施,将更加有利于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保障生态安全。

  张绍雄:目的就是要唤起全社会、全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进一步用法律条款约束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达到保护目的。通过条例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说就地保护、异地保护,还有建立基因库。

编辑: 申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