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最高检、团中央部署在40个地方试点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2019-04-11 20:42:00来源:央广网

  

  最高检、团中央部署在40个地方试点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央广记者 孙莹 摄)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孙莹)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今天(11日)发布,按照所签合作框架协议的部署,确定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共青团海淀区委等40个工作基础好、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地方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以使对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救助更加及时有效,推动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介绍,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有力促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史卫忠表示,借助专业力量,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引入人格甄别和心理干预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科学化帮教方案,四川、浙江、上海等地还建立强制性亲职教育制度,促进监护人提高监护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应有的教育矫正作用。

  典型案例显示,未成年人小刘为了炫耀自己的电脑技能,吸引更多人加入他建立的QQ群,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放在群中,供群成员随意下载。结果被公安机关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侦查。案件移送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社会调查了解到小刘爱学习、能钻研,对网络技术有兴趣有天分,一贯表现良好,属于初犯,结合他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悔罪态度好等情节,依法对他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成立了由检察人员、司法社工、学校老师等组成的帮教小组,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教考察方案。在此期间,经检察机关批准,小刘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协助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传销案件。还协助有关部门堵塞网络安全漏洞,由一名“黑客”变成著名“白客”,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官方网站的“白帽子原创积分排名”居于全国前列。2018年12月,检察院对小刘作出不起诉决定。

  史卫忠说,2018年,全国共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6959人,比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开始适用的2013年上升了一倍。

  2016年以来,全国共有186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经检察机关帮教后考上大学。上海市2010年以来对5000多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观护帮教,99.4%没有重新犯罪。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介绍,全国层面拟开展3个轮次的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每轮试点为期1年。今年确定的40个地方为第一轮试点单位,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图为首批委托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单位名单

  最高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松苗分析,“推一把是少年犯,拉一把是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没有形成体系的情况下,诸如社会调查、心理疏导、监督考察、安置培训等这些工作全部由检察人员“一竿子插到底”、单打独斗,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多方联动,才能构筑起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强大网络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席小华介绍,在过去十多年中,社会工作者与检察机关合作开展了涉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服务、帮教服务、合适成年人到场服务以及刑事犯罪被害未成年人救助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有300多所大学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其中有一部分高校确立了司法社会工作这一重要人才培养方向。

  “无论是涉案的青少年也好,还是被害的孩子而言,他们都是特殊的社会的弱势人群,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特殊的优先的保护,正是社工的跟进,弥补了检察机关、检察官精力和时间的不足,有效保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真正落地儿。”席小华说。

  典型案例显示,被告人马某某因与被害人小尹父亲有纠纷,当街持刀砍断了年仅7岁的小尹的右手,并以断肢要挟小尹父亲向其支付50万元作为赎金。虽然断肢及时再植,但是小尹身心均遭受巨大创伤。广州市检察院指控马某某犯罪的同时,通过团市委链接社会各方力量,迅速联动,共同为被害人小尹及家人制定一套综合救助保护方案。包括法律援助、社工介入、心理救助、经济救助,终于使小尹从恐惧封闭的状态重新恢复到活泼开朗的性格,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王峰表示,试点过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将提供专业支撑。截至2018年底,已有各地青少年事务社工10.6万人。此外,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网络平台,联系了近7000名法律、心理专家。依托这两支专业队伍,和培育联系的10余万家社会组织,使共青团配合公检法司机关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有了专业支撑。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