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一中院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职务犯罪呈低龄化

2018-10-31 11:5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今天(31日)上午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作为职务犯罪大要案审理相对集中的法院,依据二十多年的审判经验,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趋势有何分析?有何对策建议?又有哪些典型案例发布呢?

  1995年至今,北京一中院共审结一、二审职务犯罪案件1802件。先后共判处罪犯2306人。在罪名分布上,涉贪污贿赂类案件1724件,占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95.67%,渎职类占4.33%。

  数据还显示,北京一中院审结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金额普遍较高,100万元以上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46.89%。北京判决没收赃款物、追缴经济损失共计折合人民币66亿余元,实际追缴执行到位率达67.1%。在刑罚裁量上,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占43.02%;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占6.29%。《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受贿等罪名增设罚金刑后,北京一中院已累计判处罚金共计人民币5800余万元。

  白皮书就北京一中院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特点一,“小官”占比较高。科级及科级以下的为1756人,占被告人总数的76.15%;处级421人,司局级107人,省部级以上的22人。科级及科级以下的“小官”是涉及职务犯罪的主要群体。在房山区燕山清洁队队长王远利贪污案中,身为清洁队队长的王远利,利用职务便利,在负责与相关单位签订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委托协议过程中,以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等手段,贪污公款达220万元。

  特点二,犯罪时间跨度长。犯罪行为时间跨度平均为7年,最长的是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原主任李柱贪污公款案,犯罪时间跨度长达22年。

  特点三,35岁至45岁人群比例最高,低龄化趋势初显。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出纳员张某挪用公款、贪污案中,第一次作案年仅20岁,案发被捕23岁,是所有被告人中“初犯”年龄最小的。

  特点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是“重灾区”。一些领域,甚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关键领域,出现了多人涉案的“塌方式”贪腐枉法。有的机关、单位风气败坏,甚至出现了大面积贪腐问题,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

  白皮书对预防职务犯罪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对国家工作人员持续不断的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坚定信念信仰;规范权力配置,防止过分集权;加强心理干预及调查引导,严格规范个人业外活动及兴趣爱好;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加大查处惩治力度,保持高压威慑。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职务犯罪,使犯罪者在政治、经济、精神上付出应有的代价,使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望而生畏,使有各种轻微违纪者收手收敛,强化“不敢为”的氛围,有效遏制职务犯罪蔓延的势头,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