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精准帮扶提升满意度

2018-08-14 16:09:00来源:安徽日报

  今年以来,安徽省为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度贫困作为主攻方向,把握目标标准,深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解难题,强化措施补短板,促进高质量脱贫。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一线调研·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

  因户施策,不能落下‘边缘户’”

  炎炎夏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徐寨村药业种植基地内,村民王清柱正在给白芍除草。 “药材基地流转了俺们的土地,每亩是1062元,还解决了俺的就业。 ”老王美滋滋地说,“帮扶帮到点子上,俺两年就脱贫了。 ”

  开对药方子才能药到病除。谯城区十八里镇地处皖豫交界处,以往种植大宗农作物经济效益不明显。脱贫攻坚以来,徐寨村驻村工作队联系到亳州本地多家药企,针对当地实际,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当地村民纷纷种植亳白芍、丹皮、亳菊等药材,采用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了村民技术、销路等难题,一大批像王清柱一样的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记者曾在大别山片区县遇到一户贫困户家庭。老夫妻带着孙子在家,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打工。当地政府发放老夫妻一批猕猴桃苗子,后续帮扶也没有跟进。由于老两口没啥种植技术,种下没多久就“黄”了,老人对此颇有怨言。

  省扶贫办法规处负责人靳贞来认为,少数地方花了大力气,投入了很多扶贫资金,但群众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脱贫效果也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有客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因户施策上没有下透功夫。

  近日,在萧县青龙镇路口村“党员活动日”课堂上,记者聆听了该村选派第一书记邱宏瀛分享的一则 “故事”:“在解决徐贵侠的难题后,她对扶贫干部看法不一样了……”

  村民徐贵侠,丈夫去世多年,一直和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徐大姐认为自家应被评为贫困户,村干部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发现她的儿子在外务工,人均收入略高于贫困标准。经群众评议,徐贵侠未能被纳入贫困户,事后她时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今年4月,该村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徐贵侠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对照危房鉴定标准,村里帮她实施危房改造。徐大姐早年有过卖烤红薯的经历,因为家庭变故,暂停了生意。驻村工作队后联系到种植烟薯的大户,以优惠价卖给徐贵侠,用于经营烤红薯的生意。一系列的精准帮扶,让徐贵侠逢人就夸驻村工作队的好。

  “因户施策,不能落下‘边缘户’。 ”靳贞来认为,“边缘户”虽不是贫困户,但若长期得不到帮扶,容易会致贫、返贫,所以也需要“扶一把”。

  “从需求入手,满足‘微心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众多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有了根本好转,但也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为此,今年以来,安徽省一些地方大力推广“微心愿”活动,通过解决贫困人口的所急、所盼,提高帮扶满意度。

  舒城县柏林乡贫困户胡理明身有残疾,孤寡一人的他想进乡里的敬老院。驻村干部王艳入户走访,记下老人的心愿。没过几天,当地政府满足了老人的心愿。

  “从贫困户需求入手,提高提升帮扶质量。 ”舒城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贫困户的“微心愿”,其实多为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自己难以解决,所以需要政府、帮扶单位、扶贫干部等携手解决。

  安徽省不少贫困地区都有类似 “微心愿”的做法,发现一个记录一个,完成一个销一个。事实证明,这种从贫困户需求入手,帮助化解难题的做法受到广泛好评。

  在望江县,一些乡镇正在推行“爱心卡”,而这种小卡片正是扶贫干部随机走访时发明的。

  “我入户发现一贫困老年人高血压老是降不下来,他每天只吃半片,而正确剂量应当是每天4片。 ”望江县华阳镇新西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董银梅说,一些贫困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健康、医疗知识很匮乏,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

  “要不是爱心卡,我还在乱吃药。 ”说这话的是贫困户徐创艮。原来,患哮喘多年的徐爹爹一直把阿莫西林胶囊当做治疗咳嗽的常规药在吃。记者查看其爱心卡,上面有健康信息简述、饮食活动注意事项等内容,还留下了对应科室专家姓名和联系方式。

  小小“爱心卡”,满满扶贫情。目前,新西社区所有患大病、慢性病的贫困户家中墙面都贴上“爱心卡”,架设起与十五名县医院专家的爱心桥梁。董银梅说,以前只能通过到院面诊才能咨询的问题,如今一个电话就能轻松获悉,满足了贫困群众的健康需求。

  如今,舒城县柏林乡党委书记施申美得出一个心得:“只有经常入户走访,了解贫困群众的所盼、所急,才能提高群众对帮扶责任人和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

  “借力使力,强化贫困治理能力”

  近期高温天气,加上管理不善,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村民杨中元饲养的200多只鸡几乎一夜死亡。几天后,保险公司找上门,他得到了4340元的赔偿。这让杨中元有些纳闷:“自己没有投保啊。 ”

  “‘深贫保’在贫困户遇险时候起了大作用。 ”裕安区农委副主任管兵道出了原委,“深贫保”是一款政策性保险,以贫困户自有产业为保险标的的扶贫保险项目,贫困户种植作物及养殖品种因自然灾害、病虫害、意外事故、动物疾病或强制扑杀等造成损失,按照成本加合理的收益确定赔偿金额,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目前,裕安区29917户产业发展贫困户全部参加该项保险,每户保额1万元,提供各类风险保障近3亿元,保险费用400万元由区财政全额补贴,无需贫困户掏一分钱。

  产业风险是扶贫领域的一个主要风险。贫困群众缺技术、资金,没有渠道和市场,发展产业难度大。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先前的投资就会打水漂,不少地方贫困群众满意度因此打折扣。

  2017年,人保财险安徽分公司在结对帮扶的太和县税镇镇孔寨村试点 “精准扶贫综合保险”,为全村144户306名贫困人口提供了全方位扶贫保险保障。“幸亏保险公司赔付20000元,让俺们渡过难关。 ”孔寨村贫困户孔令喜说,他家房屋因遭火灾,几乎被烧一空,后拿到赔偿款及时修复。

  目前,太和县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综合保险,已经投入2516万元,将全县14.88万贫困人口的大额医疗支出、农业生产、人身意外伤害、家庭财产安全等纳入“一揽子”保险保障政策,构建牢固的稳定脱贫保障机制。在太和县扶贫办负责人看来,“通过商业保险,化解贫困户的风险,借力提升帮扶效果。 ”

  安徽省不少地方还通过 “互联网+”,增强帮扶实效,提高满意度。合肥、六安等地建立“救急难”体系,扶贫、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户籍、工商注册、房产等多个信息互联共享,为精准救助与精准扶贫提供依据,确保把“炭”送给真正的“雪中人”。合肥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新模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困难群众得到满意的帮扶。

  “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任务繁重,规范化、精细化要求较高,但一些地方存在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靳贞来说,“借力使力,通过商业化运作降低政府成本,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强化贫困治理能力。 ”

编辑: 徐鹏

精准帮扶提升满意度

今年以来,安徽省为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度贫困作为主攻方向,把握目标标准,深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解难题,强化措施补短板,促进高质量脱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