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安徽淮南: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2018-01-20 12:11:00来源:淮南日报

  自2014年3月1日全面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勇当深化改革的“先锋官”、下好支持“双创”的“先手棋”、攻坚简政放权的“突破口”,勇于突破固有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市场主体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积极稳妥、压茬实施各项改革,最大限度提升了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敢闯敢试、蹄疾步稳,全省范围“十二个率先”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资金要求省了,经营地址宽了,办理时限短了,来回跑路少了,各项收费没了,这是到工商登记窗口办事群众的一致体会。

  2014年5月30日,全省率先颁发“电子营业执照”并实施全程电子化管理;

  2015年4月,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2016年8月19日,全省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省首批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2017年3月,全省率先试点“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惩戒机制工作。

  几年来,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相关工作实现了“十二个”率先,并承担全省简易注销、“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惩戒2项试点工作,皆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诸多的率先启动、深入实施,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

  流程简化、审批“瘦身”,市场主体“宽进快出”

  深化“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促进主体增量发展;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提高市场准入效率;推进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提高企业市场退出效率……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市降低门槛、放松管制,激发大众创造力和市场经济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切实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全市仅保留国务院规定的企业设立登记28项前置审批。实现了只跑一个窗口,只提交一份材料,只盖一个印章,提前20多天办结“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统计登记”的高效准入程序。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共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1396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4354户,新增就业约97000余人。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16万户,达16.7307万户,按照40%开业率估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4.5万个。

  “先照后证”改革让194项前置审批转化为后置审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去除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管理改革实现了“足不出户、一键敲定”……改革以来,我市通过落实和创新十多项改革措施,切实提高准入效率,提升市场活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主体“进门容易出门难”的问题,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在全省先行推进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6户企业依法实施简易注销。

  监管强化、措施有力,市场监督“透明高效”

  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降低了,打开闸门,市场蓄水池“水位”持续升高,对“水质”、“水坝”的安全要求陡增。我市坚持“宽进严管”,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全省率先实行纸质信息推送、告知相关审批部门的商事登记信息交换推送制度,在全省开创性地实施“三告知”机制,我市通过“一个平台”、“三个闭环”,在告知市场主体和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双告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工商局推送提醒、政务中心督促落实的信息推送“双保险”,进一步促进了后置审批信息的有效推送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通过企业信用公示系统、部门门户网站、市政府政务公开网等途径全面公开市场主体信用奖惩信息,变原来的被动年检,为现在的主动年报,大幅提升了市场主体对信用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经营。

  今年3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惩戒工作试点城市,建成涉及44个行政执法部门、320项的“随机抽查清单”,1532名执法人员对15.78万户检查对象开展“双随机”联合检查,初步实现了全覆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至11月份,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506人次,开展“双随机”抽查87个批次,随机抽查市场主体595户,已有113户企业174条问题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正在实现。

  (记者 柏松)

编辑: 徐秋韵

安徽淮南: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自2014年3月1日全面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勇当深化改革的“先锋官”、下好支持“双创”的“先手棋”、攻坚简政放权的“突破口”,勇于突破固有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市场主体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积极稳妥、压茬实施各项改革,最大限度提升了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