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年终专稿:合肥调研三篇】合肥,能否成为一座“新汽车城”?

2018-12-25 09: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12月25日消息(记者孙叶、徐秋韵)

  编者按:时近年终,我们决定把合肥作为央广网安徽频道今年年终专稿的报道对象。

  我们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合肥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天,我们愿意继续聚焦这座城市,既是为了呼应这座城市蓬蓬勃勃开展的“大调研”,也是为了着眼安徽的发展、着眼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愿意以自己的笔,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望。

  调研报道共三篇,今天刊载的是:《合肥,能否成为一座“新汽车城”?》。

  合肥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由此提出许多新的命题,但愿我们的报道,如一股细流,能汇入到推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汹涌澎湃的力量之中。

 

  在合肥迈向特大城市的进程中,“如何治理拥堵”,或许是它要面对的第一课。

  冬日,许多开车的上班一族,都有恋恋不舍告别暖融融的床榻、早早出门的习惯,只为了避开早高峰最堵的时段。上了路,又如何在层层叠叠的拥堵中冲出重围,各有各的门道。

  一切都是因为“车”,都是因为快速增长的汽车拥有量。

  2017年,合肥市私家车保有量突破169万辆。

  2018年初,高德地图公布的全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曾把合肥列入前十,报告显示,合肥高峰期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3.36公里。对这样的“上榜”,除了无奈,有时又有一种矛盾的心理,特别是面对外地人:拥堵,在中国,其实已经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同事远道从“首堵”的北京而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合肥发展真快,也这么堵!

  但拥堵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一块实实在在的“心病”:不说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单单说尾气排放,就够操心的了。在刚刚公布的今年前11个月安徽全省空气质量排名中,合肥在16座城市中排名第7。

  虽然尾气不是大气污染的唯一“杀手”,但也“难逃其责”。特别是作为省会,合肥人口数量在快速增长,如何避免陷入汽车马力“带不动”城市发展速度的怪圈,值得探究。

 

车水马龙的合肥城市夜景(王世保 摄)

 

  新机遇是否就在眼前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当我们纪念这一时刻,我们常常会把目光放在中国汽车工业上。

  中国汽车工业是最早站上开放前台的,特别是围绕WTO的入世谈判,艰巨又艰难。当时许多人担心,“以市场换技术”,中国的汽车工业会否永远“匍匐在地”。事实说明,开放并没有扼杀中国汽车工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迎来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汽车产销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

  前40年第一轮的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巨变。

  但不得不承认,虽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狂飙突进,但传统汽车市场仍是欧美天下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方在传统汽车领域上百年的浸淫积淀,注定我们处在追赶者的地位。

  这条路是否要一直走到头?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趋势愈演愈烈,产业发展正面临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场变革。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位于包河区东流路的江淮汽车集团总部,1968年,安徽第一辆汽车诞生于此

 

  这一机遇的核心是:中国汽车工业跟西方发达国家站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在新的汽车革命面前,我们遇到的问题,西方国家同样面临;我们遇到的困惑,西方国家同样挠头。

  而且,中国因了自己巨大的市场、人力资源,在某些方面还占有优势。

  在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中国汽车企业开发的混合动力客车、轿车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化的准备工作。燃料电池汽车研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已经获得重大突破。

  江淮新能源汽车IEV6E进行“万里公测”

 

  从汽车生产到汽车消费,从开车模式到城市交通管理,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新世界。

  规则正在改变。

  在新的机遇面前,我们唯有扩大开放,才能迎难而上,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凤凰涅槃”。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涉及汽车行业的就有: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今年,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新的开放春风强劲吹起。

 

  为什么是合肥

 

  江淮大众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研发中心开工

 

  12月10日,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淮大众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研发中心正式开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出席仪式。

  江淮大众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研发中心是由江淮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西雅特汽车公司三方合资建立的,公司将在电动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西雅特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现在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当天,合肥下起了阵阵冬雨,为连日干燥的大地添了些许湿润。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上台致辞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经理兼CEO海兹曼教授和西雅特汽车公司生产与物流副总裁冯克定博士,都首先用中文表达了对合肥、对江淮的友好之意,同时对合作充满信心。

  江淮大众研发中心概念图

 

  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史册。

  因为,这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研发中心,它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打破过去长期以来技术主要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面,走向共同研发、技术共享的新天地。

  合肥,领风气之先。

  而在此前,江淮汽车已经实现了两大突破:

  2017年6月1日,在李克强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双方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这是德国大众继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后,在华设立的第三家合资企业,也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而在此前,中国政府规定,国外汽车企业只能在中国设立两家合资企业。

  今年5月25日,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揭幕之日,作为本届大会的重头戏,江淮汽车和德国大众合作的首款纯电动轿车思皓E20X,在江淮汽车乘用车制造公司一工厂总装车间下线。

  江淮大众首款纯电动轿车思皓下线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合肥市市长凌云到场祝贺。

  新生的汽车“婴儿”,双方合作的结晶,既不叫江淮,也不叫大众,而是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思皓”。

  中德双方共同拥有它的知识产权,以此“品牌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

  这是中德合作的新里程,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起点。

  这是合肥和江淮汽车厚积薄发、创新引领结出的硕果。

  2009年,合肥入选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委共同发布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2010年1月23日,由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0辆纯电动公交车驶上合肥街头,投入到18路公交线运营,这也成为国内、也是全球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

  作为安徽、合肥的本土企业,江淮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2002年就已布局电动车研发项目,也是国内最早向城市市民提供纯电动汽车的车企。

  江淮iEV∧50亮相2018北京国际车展

 

  江淮汽车已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以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等关键技术,尤其在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确保车辆电池始终处于10-35摄氏度的工作环境,提高用车安全的同时,大大延长电池寿命。

  截止到目前,江淮汽车累计示范推广10万多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8.5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35万公里。在目前纯电驱动家轿市场,持续保持私人用车领域推广规模领先。

  江淮汽车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

 

  12月9日,江淮汽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捧走了沉甸甸的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成为国内首家获此殊荣的综合型汽车企业。

  江淮与大众的合作,是彼此“倾心”的结合,是新格局下的“强强联手”。

 

  江淮大众:一步跨越一万里

 

  11月2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的见证下,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西雅特汽车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签署谅解备忘录。

  根据协议,三方将基于各自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储备,共同开发一款电动汽车平台,用于生产江淮大众车型,江淮大众将于2021年前引进西雅特品牌,并共同进行电动化开发。

  谅解备忘录特别提及,在2018年年底前开工建设江淮大众研发中心。

  一步跨越一万里的合作,展现的是中西方汽车技术与文化的真正交融。

  2015年10月30日,陪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合肥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走进江淮汽车集团考察。李克强强调,希望看到江淮汽车占领更大的市场,参与更多的国际合作。

  2016年9月8日,董事长安进代表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建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以期共同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2017年6月14日,市长凌云代表合肥市政府、安进代表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三方,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共同签署投资协议,这标志着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

  2017年12月21日,江淮大众项目获商务部批准。

  一天之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双方以现金方式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股权比例50%:50%。

  江淮大众成立合资企业,关键词有三个:新能源、对等互补、共创共赢。

  一是共创新品牌。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共创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品牌。二是共建新体系。逐步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国际一流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三是共建新渠道。构建共赢市场模式。四是共拓新领域。在移动出行、车辆互联、大数据、二手车平台、再制造等新业务领域进行合作。

  安徽将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列为全省先进制造业的“一号工程”,它对安徽、对合肥推进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蔚来,未来

 

  12月15日,同样是一个冬雨飘飘的日子,但这次的地点在上海。

  当晚,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超过1万名的市民及投资人、媒体人聚集在这里,迎接一位“网红”:蔚来第二款纯电动汽车ES6的发布,蔚来ES6的补贴前价格是44万。当价格公布,现场气氛反响热烈。

  江淮汽车集团是蔚来的制造商。

  6月28日,第一款蔚来纯电动汽车ES8开始全国交付。

  蔚来在合肥举行ES8试驾

 

  6月30日,蔚来在合肥举行了ES8的试驾活动,来自台湾、在多家国际车企工作过的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服务运营副总裁王正霖先生告诉记者,合肥是蔚来的基地城市,一定会把最好的蔚来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

  家有“网红”初长成。

  江淮蔚来工厂智能生产线

 

  建在合肥宿松路9766号、合肥经济开发区内的江淮蔚来工厂,是一个花园般的工厂,进大门左侧的蔚来体验中心已经接待不少前来参观的市民。

  这是一家全新的汽车运营商,这是一家全新的汽车工厂。

  总部设在上海的蔚来,由易车网总裁兼CEO、易车公司董事长李斌创立,2010年11月17日,易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企业。

  10月28日,在央视财经《遇见大咖》节目中,针对与江淮合作蔚来丢不丢分的问题,李斌直截了当地说,“保时捷的工厂肯定不如江淮的工厂”。

  事实胜于雄辩。截至2018年12月15日,第一款蔚来ES8已经交付9726台;第二款ES6最大续航里程达到510公里,是目前国产纯电动车中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百公里加速4.7秒。

  蔚来在造车前,在国内车企间进行了反复的比选,它对江淮投下的信任一票,实际上也是对合肥这座城市投下的信任一票:无比看好这座城市的创新未来。

  江淮汽车与蔚来联合打造的世界级智造工厂,采用的是“互联网+”模式,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整体自动化率高达97.5%,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排产、自动质量检测。

 

  蔚来合肥体验中心及江淮蔚来厂区

 

  蔚来的销售、服务也全部在网上进行。

  江淮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跨界合作”来形容江淮与蔚来的联手。他说,传统汽车企业的竞争,是平面与平面的竞争,产生的是二维空间,而现在车企的竞争,已经变成三维甚至多维竞争,江淮,要不断创新。

  是的,身处互联网世界,就要造出互联网汽车。

 

  智能汽车,如何驶向“智慧城市”

 

  今年5月,来自中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15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召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SC1第七次全体工作会,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合肥、日本川崎、英国剑桥正式入选“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合肥是国内第三个列入试点的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合肥将与国际标准等高对接。

  亮相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展的江淮无人驾驶汽车

 

  12月18日,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合肥揭幕,在展会现场的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区,江淮无人驾驶汽车吸引了许多市民排队等候。江淮-百度自动驾驶项目已经解决了纵向加速度精确控制、横向人机共驾等系统性问题,并完成了1000公里以上的实车实际道路测试。演示车辆已具备自主跟车、车道保持、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功能,能够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

  许多合肥市民不知道的是,2017年12月2日,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智能公交线路在深圳福田保税区正式开始试运行,而汽车就来自江淮汽车集团旗下的安凯客车,这条线路迄今已经运行一年多。

  无人驾驶公交车方向盘会自己“随弯而转”,遇到交通灯和行人会自动刹车,进站停靠时会提前开启转向灯,提示变道,当车辆前方有行人通过时,会进行减速避让、点刹、急刹。

  安凯智能驾驶公交车配备了16个激光头,对外界持续扫测距离可以达到100米,精度达到2厘米。

  试运行期间,每台智能驾驶公交还是配备了一名司机,以保证安全。

  但可以预见,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代会在不远的将来“说到就到”。

  在记者看来,稍感遗憾的是,第一条无人驾驶智能公交线路没能出现在合肥。

  可以说,如今人工智能有多火,无人驾驶就有多火。

  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因为乘无人驾驶车上北京五环,“吃”到了史上第一张罚单。

  但随后的情况是,国内的一些城市相继向无人驾驶发出邀约,开放路权。

  无论是在2018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还是在2018中科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峰会,围绕汽车而展开的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话题,成为新的热门。

  “智能汽车上的生活”,不再是幻想。

  搭载了车联网管家智聆3.0的江淮瑞风S4亮相今年的广州车展

 

  江淮汽车自主研发的“最听话的车联网管家”——智聆3.0,可以远程启动发动机、远程开空调、远程监控。进入车内,又可以享受到多媒体互联功能,通过智能语音服务,一句话,就能“搞定”全网资讯、动态交通。

  等你到家,尽管是冬天,你会感到阵阵暖意,因为你已经提前在车里,“唤醒”了屋里的家电。

  这样的场景,充分说明,江淮,正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变身而为汽车服务企业,着眼于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方案”。

  江淮已经跃入共享出行领域,“江淮和行约车”已经渐渐在市民中形成口碑。

  “服务”,在迈向智慧城市的道路上,份量会显得越来越重。

  回到这篇报道开始的部分,城市拥堵、尾气排放,这些顽症,最终还是要靠“三智合一”解决,即: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而合肥正有这样的优势,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一定会在合肥智慧城市的框架中,找到它广阔的空间,同时,如何发挥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产业聚合力量大、涉及行业多的特点,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动员起更大的力量,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科大讯飞及中国声谷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

  国轩高科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标杆企业。

  合肥街头的安凯新能源电动公交车

 

  我们看到,合肥的大街上,已经有一多半的公交车标着“新能源”的标志,再过一年多,合肥城市公交将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

  合肥市也在大力推动高效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将全市充电桩纳入平台管理,开发统一APP,为市民提供充电导航、预约服务。

  我们相信,未来城市的大幕,已经在江淮大地徐徐拉开……

 

相关链接:【年终专稿:合肥调研三篇】合肥,能否成为一座“声音之城”?

  

编辑: 鲍玉婵

合肥,能否成为一座“新汽车城”?

时近年终,我们决定把合肥作为央广网安徽频道今年年终专稿的报道对象。我们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合肥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天,我们愿意继续聚焦这座城市,既是为了呼应这座城市蓬蓬勃勃开展的“大调研”,也是为了着眼安徽的发展、着眼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愿意以自己的笔,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