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电工张涛的“文武人生”

2019-05-20 11: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淮北5月20日消息(记者 赵家慧)这是21年,淮北短时集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次强降雨

  2018年8月,台风“温比亚”袭击淮北携风带雨城乡多地受灾。接到预警通知的前三天,淮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组就启动了应急预案。18号,正在值班的张涛接到电话,台风吹翻了蔡里县附近一处彩钢瓦房,房顶挂到了塔体上,上方就是高铁牵引线,一旦房顶再次发生移动,很容易挂到线路上导致高铁停运。

  张涛带领班组立即赶赴现场。恶劣的天气给清除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危险,“空气潮湿,加上大风使金属房顶距离线路的安全距离不断变化,此时进行带电作业很危险。”组员王军回想起这次清除,还记忆犹新。在张涛有条有理地指挥下,40分钟后,危险解除。

 

武:可徒手登高带电作业

  对于张涛,他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在这种极端环境里,为淮北地区1700余里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保电了。

  “第一次出任务是1992年,爬的杆塔就有118米。下来的时候,腿都是哆嗦的。”学历不高的张涛是个“拼命三郎”,靠着“心中存大,眼中有小,手中见细”的信念,他创造了带电作业27年无事故的行业记录,爬过数不清的杆塔,摸过无数次带着“嗡嗡”声的高压电线,“即使是穿着绝缘服,还是能感觉到轻微电流在身上流过时的酥麻感。”

    每到夏天,带电作业就变得更加艰辛,“绝缘服里面是一层细铁丝,有时还得加一个绝缘面具,夏天穿上,那滋味儿,不好受。”他常常告诫徒弟们,“这个岗位,不可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把小事做得圆满,就是一种成功。”

  张涛一家都在供电系统工作,自己的父亲和岳父也都是老电工了。岳父首先是张涛的师父,带他入行时,就是看中了小伙子身上认真踏实的劲,才会把长女许配给他。如今,儿子张浩然也立志于接棒。在东北电力大吉林读大一的张浩然今年寒假回家过春节时,发现在饭桌上和父亲可聊的话题多了起来。“爷爷、姥爷和我爸都是电力系统的,我选择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家里有很大关系。”电力工作是高危行业,但对于儿子的选择,张涛表示支持,“从小他姥爷就抱着他数电线杆子,再大一点也常常跟着我巡线。我一直跟他说,只要安全规范到位,没什么好怕的。”

  话虽如此,每每在学习中看到一些事故通报,张涛还是会觉得心里一阵恐慌。从事带电作业,靠的不仅仅是体力、勇气和胆量,还要有智慧。

 

 

文:可创新思维发明不断

  每天都离地几十米的张涛手上忙碌着,脑子也没有一刻停止思考。他有个习惯,留心观察并对影响作业效率和人身安全的作业环节进行钻研,通过创新解决难题,“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安全和效率。”

  淮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里,有不少学电力出身的高材生在他们眼中,班组里的核心人物是只有高中学历的组长张涛。张涛的徒弟张浩“在这个行业里,经验和反思是比学历重要多。”

  2005年,张涛在一次更换杆塔绝缘子时遇到了难题。按照通常的处理方法,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将一基杆塔上的销子替换好,不仅难度大,耗时也长。怎么办?为了解决难题,张涛加班加点集思广益,经过多次改进,终于研制出了“钳式拔销器”。原先8分钟才能完成的拔销动作,10秒就可以完成。“做出来后我先在我们班组试用,组员都觉得特别好用,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绝缘手臂”,我当时特别开心。”2008年,“张涛拔销器”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并逐步走出淮北、走出安徽,更于2009年起在全国系统推广使用。之后,张涛受到了鼓舞,小巧好用的工具,安全简便的工作方法,一个个被他从想法变成了现实。

  在距离公司十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个安静的小院子。推开一间房门,屋内的橱窗和工作台上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工具器械。这里便是以张涛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它可淮北电力公司最活跃的“大脑”

  2011年,公司开展党员先进教育,支持已颇有发明成果的张涛担任领头羊,成立“张涛创新工作室”,传承和发扬爱钻研、肯动脑的精神,培养创新团队。在工作室5年已成为骨干的张浩说,所有到岗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先被分给张班长,动手动脑同步训练

  张浩然记得,第一次去父亲的创新工作室很是震撼,没想到那个不善表达,总是伏案钻研、查阅资料的父亲身上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创新火花是如何迸发的?张浩指了指工作室的墙上贴着的“一查、二找、三比、四验、五定”五步创出新法。“师父经常在工作结束回城的路上,就和我们讨论他新留意到的问题,然后组织一场头脑风暴。”研究生学历的张浩在工作室里充当“笔杆子”的作用,每次新发明的进展情况,以及为了发掘一线革新的小工具而汇总的QC(全面质量管理)报告,都由他负责撰写。“我们比师父学历高,但论钻研的劲头可远远比不上。他除了自己抱着书本思考,毫不介意向我们这些才工作的小年轻提问。”

  “张涛创新工作室”成为培养大批青年技术能手和创新人才的平台,其中有12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形成包括工艺和工器具在内的32项颇具影响力的革新成果,部分成果在全国的电力系统内得到大力推广,并填补行业空白,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

  2016年起,张涛的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他要负责600公里110千伏电线的运维。他的新想法又迎来新一波迸发,“淮北95%的杆塔都设置在农田里,农用机械很容易碰撞。去年我们工作室研究出了杆塔防碰撞警示装置,可以做到全天候提醒。今年,针对被撞歪的塔脚,我们在尝试制作一种工具,可以带电直接更换。”

编辑: 汪称

电工张涛的“文武人生”

对于张涛,他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在这种极端环境里,为淮北地区1700余里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保电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