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天长医改】看病难如何破?医共体分级诊疗是“良方”

2017-02-11 00:4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安徽频道2月10日天长消息(记者 徐秋韵)2016年3月以来,天长市牢牢把握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的有利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确立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组建医共体,造福天长人”的改革思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天长市情的农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在天长市中医院肿瘤科病房,患者纪士贵在这里的化疗已进行到第四个疗程,“我当时先去南京的大医院确诊,确诊后由于治疗方案与这里一样,我选择回到这里接受治疗。”到南京大医院确诊,最终选择回家乡治疗,这股引力来自于当地基于医保支付方式的一系列改革。天长属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不少患者看病选择去南京、扬州就医。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天长把建设县级医疗服务共同体作为突破口,通过整合资源,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体系。在医共体内,不仅共享技术也共享利益,患者从中得到实惠。纪士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天长市中医院放疗一个周期的费用比在南京节省6000多元,医保报销额度也比南京高30%多。老百姓家门口就医既安心又省钱,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

医共体双向转诊办公室24小时365天为双向转诊服务

  天长市中医院是天长市三家医共体的牵头医院之一,牵头医院要对医共体内的人、材、物统一调配。在天长市中医院的医共体远程心电会诊中心,记者看到,医生正在电脑前对基层医疗单位的病例心电检查报告进行远程会诊。基层医疗单位遇到疑难或特殊病例后可以向医共体办公室申请预约远程会诊并确立时间和专家,会诊专家分析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这是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的主要工作流程。

  医疗共同体是一个载体,该载体整合了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区域HIS、影像、检验、心电、病理等五大中心,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为落实和推进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设备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截止2016年12月底,结成1+1+1师徒关系(县级牵头医院+乡镇医院+村卫生室)396组,共开展专家帮扶1663人次,指导基层查房632次,会诊手术24次;举办培训班134期,免费接受下级医务人员进修学习52人次。

天长市中医院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

  据天长市中医院院长葛维朝介绍,天长市中医院与7家乡镇卫生院以及所辖村签订结对协议,覆盖人口18万人。“在医共体内,形成了基层首诊、上下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医共体内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交由牵头医院统筹管理,年底结算,超支由县级医院承担,结余由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6:3:1比例进行分配。“把原来医院想方设法多花的新农合基金从“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外转病人花的钱也要自己‘掏口袋’,倒逼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降低外转患者,尽最大努力减少居民患病。”

  县域内无序就医是过去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改变过去市镇村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夺病人的竞争关系,组建县域医共体是天长医改闯出的一条新路。

编辑: 徐秋韵
关键词: 天长医改;医共体;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