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兆林分享:"教"是为了"不教"
2013-02-18 14:5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我要评论   关闭
    

  丁兆林:今天要与您分享的是一位院士的秘密,大家都知道现在要想让孩子上一个好的中学好的大学,那得拼命的做卷子,孩子们做卷子做的昏天黑地,每天都在做选择题做填空题,想像一下如果要让他有一天当上院士,那不得把眼睛给读瞎了,那么院士是怎么练成的呢?

    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武汉大学原来的校长、著名测绘学家刘经南,他经常把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跟现在的孩子做比较,他说,从高中到大学都是用兴趣来引导自己学习,在中学的时候,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是课外活动,因为他身体比较弱,经常跑到学校图书馆里去读书,为了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他就申请当了这个义务的图书管理员,整个中学时代一直在图书馆里面做兼职,从中学的图书馆做起,后来又到了长沙市的青少年的图书馆,再后来做到长沙市的图书馆,一直做到湖南省的图书馆馆员,他后来想想这段经历其实培养了他自己对于信息获取分类以及快速列举知识的这种能力。

    在图书馆里面,他完全可以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博览全书,听起来也是比较有意思,刘经南是学理科的,但是事实上中学的时候文科比理科好很多,因为他偏科,数学不好,甚至没有考上很好的中学,后来第二年重考之后才考进了长沙比较有名的明德中学,从这里来看一个考不上好中学的孩子,有一天能够当上院士,跟他在中学时代能够完全是以自己的意愿然后去博览群书到图书管理员的经历,其实是分不开的。

    在图书馆里他完全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这恰恰是一种极强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其实很高深。我们现在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没有对学习的兴趣,没有自由的环境,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搜索丁兆林在新浪、搜狐的实名微博与我互动,明天兆林将继续与您分享成功之谛、幸福之道。

责编:刘明霄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