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今日聚焦 > 正文

兆林分享:“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3-01-10 15: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丁兆林:今天要与您分享的跟自我评价有关系。中国人经常有一句话叫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往往是批评别人,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能够入木三分、鞭辟入里;但是真要批评自己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特别重大的事情来做,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心理现象。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就把这件事拿出来做了一个心理学上的验证。他找来了25个人,都是老熟人,都非常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心理学家要求他们每个人分别根据九个标准,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排名次。这九个标准包括文雅、聪明、幽默、美丽、漂亮、自大、势力、粗鲁等等。比如说要根据文雅这个标准,谁在文雅方面排第一?谁排第二?以粗鲁做标准,谁是第一粗鲁的?谁是第二粗鲁的?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其他的24个人都要进行评价,这样每个人对每一方面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其他24个人所做出的评价。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25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心理学家发现,比如说有人认为自己的文雅程度应该名列前茅,但是把其他24个人在这方面给他的评价的名次平均一下你会发现,哎呀,他的文雅程度也就是列20几名。还有一个人对自己“爱清洁”这个品质的名次比给他的平均名次提高了5名。对“聪明”和“美丽”这种评价,人们都把自己提前了6名,而对自己“势力”、“自大”、“粗鲁”的评价,都要比别人的评价要退后几名。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能看到,其实我们对自己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要高,而对于不良品质的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要低。这个试验证明了一点,人是很容易拔高自己的,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

  懂得这一点的话,我们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要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其实这句话是为了让我们去校正这种心理上的有意无意拔高自己和美化自己的倾向,这样的话会让我们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您同意吗?

责编:杨雁霞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