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要加大力度承接国际技术转移
2011-10-02 00:4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要加大力度承接国际技术转移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技术转移迅速发展。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力图通过技术转移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持其领先地位,也非常关注技术转移进程。这一切都使得国际技术转移的竞争不断加剧。

  国际技术转移类似于产业转移,是输出国为了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为国内技术寻找新的落脚点和发展空间,把技术从本国向另一国转移的一种形式。对输入国来讲,这不仅仅是技术信息的转移,更是掌握输入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输入国对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能力至关重要。对于技术的输入国来说,使输入的技术能够在本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与提高,这是转移性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

  技术转移是一个再投资过程,是一个通过学习而掌握外国技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输入国本身的知识和技术接受消化能力是成功承接技术转移的前提,同时输入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会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成功对接。所以,加快国内技术政策制定、提高输入国本身吸收运用技术的能力是快速提高本国经济的有力保障。

  (一)加快技术政策法制化进程

  国家应通过立法使相关政策具有法律约束力,鼓励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保护知识产权。美国在技术转移方面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和环节,不仅包括商标、专利的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也包括联邦政府实验室、中央各信息中心的设立和高校自主研发的详细规定。同时,美国设立国家基金,来资助或奖励科研人员,将技术转移同研究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相比而言,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同时在制定了相关科技法律后因为规定不易操作,部分法律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功能。因此,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一些具体做法,依据技术转移的程序,渐进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二)大力发展国内中介机构

  技术转移需要国内中介结构的参与,它可以为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再创新提供支持,增强本国的技术消化能力,更好地实现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第一,国家应大力发展技术服务机构,密切关注市场,了解机构和高校拥有的技术。第二,国家应积极设立如大学科技园区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服务。第三,国家要尽心培养一些懂技术善经营、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中介结构的发展。第四,国家应加快发展国内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产权的流转交易,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各方合作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鼓励企业创新,并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措施作为激励,调动企业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其为技术的发展出谋献策,着力推进技术吸收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国家也应鼓励各方加强科学技术与对外贸易结合,推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资产重组,最终形成技工贸结合,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合作局面。另外,国家要努力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渠道,在外汇税收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2011年9月4—6日,由亚太总裁协会与中国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产业领袖大会在长春市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下的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大会期间,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特别指出,在全球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承接国应抓住机遇,加快技术政策制定,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优惠政策的不断倾斜,着力推进本国技术吸收创新能力的提高,力争达到活化技术转移成效的目的,最终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责编:陈晓冉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