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郑雄伟: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2011-10-02 00:4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郑雄伟: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近两个世纪以来,欧洲和美国主宰了全球商品输出,生产并出口了绝大多数贸易和制造加工商品。

  但是,2010年的欧债危机,让欧洲人深受震动。他们深刻意识到产业结构老化,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缺乏,生产率低下等是导致“欧洲僵化症”长期化和欧洲债务危机的结构性根源。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予美国很大的打击,在美国政府采取大规模扩张性的刺激性政策之后,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依然迷茫,而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的复苏。

  欧美国对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新的政策考量。为了削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欧美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扶持制造业发展。一直以来,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的常年转移,,使得欧美制造业职工人数的不断下降,制造业的萎缩使工业失去了基础,造成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政府不仅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还正在极力扭转这一颓势。2010年8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这被认为是美国全力重振制造业竞争力的最新举措。该法案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企业在进口部分原材料时需支付的关税。奥巴马在签字仪式上说,美国制造业深受经济衰退重创,但事实上在经济衰退之前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我们的经济已经衰落到了习惯从海外购买商品”。他还指出,近几十年来,美国制造业劳动力人口下降了33%,“我们扭转这一趋势是至关重要的”。强化欧美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在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之后,欧美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金融环境和国际市场。在新的经济结构调整下,欧美政府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思路,重新审视产业政策,鼓励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公司环球透视公布的一份资料,虽然美国在低端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占世界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3%,但在飞机、特种工业机械、医疗科学设备和信息产业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美国占据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加强国内的高端制造业发展也是美国振兴制造业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在中国沿海和大陆蓬勃发展。然而,在国际产业新一轮转移的大背景下,因为中国工人的工资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中国正逐渐丧失优势,使得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利润大大降低。中国资源约束问题日渐明显,可利用资源紧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程度高。

  以美国耐克公司为例。2007年,位于中国的代工厂为美国耐克公司生产了35%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的代工厂所占的份额分别为31%、21%和12%。到了2010年,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为37%,中国以34%的份额位居第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和2%。“越南制造”凭借其成本优势取代了“中国制造”,一跃成为耐克品牌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较低、缺乏世界级品牌、创新能力薄弱,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欧美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拥有更加低廉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的国家和区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资源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东南亚、南亚、非洲国家人口基数大,工资水平低,国家政策好,这使得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本次金融危机后产业转移的受益者。目前,以越南、印度、印尼和孟加拉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形成了强劲的竞争优势。

  (一)东南亚国家人口基数大,密度大

  印度人口已达12.1亿,印尼人口2.38亿,孟加拉国人口1.42亿,就业是各国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国家的国土面积不大却有大量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密度相对中国来说要大一些,有利于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另外,以印度来说,目前低龄人口较多,今后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增加,这些都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由于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中国工人的工资普遍上涨

  据统计,孟加拉国和越南的小时工资水平仅为0.31美元和0.57美元,仅相当于中国内陆地区的22%和40%。因此,很多轻工制造业领域的工作已经流入东南亚、南亚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开设厂房。

  (三)东南亚、南亚国家制定了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

  以印度为例。印度政府对国际直接投资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对投资于特定行业或特定地区的外商,印度政府提供相当优惠的免税政策。例如从事港口、机场、高速公路、桥梁、铁路、内陆港口、内陆水道等基础建设项目可享有十年免税优惠。除了武器、弹药、爆炸物、放射品、毒品、危险化工品、蒸馏酒、含酒精饮料、香烟、雪茄和烟草替代品的生产企业外,允许区内设立100%的外商投资独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行自动获准制;印度为保护小规模工业制造业类商品,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定在特区不适用,外商在该领域的投资在特区可持有的股份可达100%。类似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国外企业。再以孟加拉国为例。孟加拉国对进出口贸易一般也不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而是以汇率、利率、开证保证金率、现金补贴、发展基金、附加税等经济手段加以调整,以大幅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吸引外商投资。

  (四)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注重公路建设。在第四个五年计划中,为公路建设投资82.694亿卢比,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为此投资134.8亿卢比。印度的主要铁路干线有二十几条,通往全国,连接各重要城市与港口,诸如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等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以上这些也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是以这些国家的优势作为强大支撑的,产业转移必定能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如果中国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国的制造业将无法发展下去。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

责编:陈晓冉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