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2011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报告
2011-10-02 00:3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2011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报告(全文)

  主笔: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

  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作为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环节,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分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9世纪开始,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范围的转移浪潮,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近一段时期的科技与产业转移给世界各经济体都带来了不同影响,全球经济结构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时期。面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正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因此,中国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国际产业的承接与转移,使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渗透,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通常情况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国直接投资(FDI)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是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而产生的,这种转移更好的利用了各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资源的最优配置。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的四个发展阶段,每一次都加速了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一)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第一次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

  18世纪中叶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提高,使英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及经济霸主。随着英国产业高度发展,国内产业成本逐渐升高,市场容量矛盾日益突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逐渐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开启了第一次国际性的产业与科技转移浪潮,输入国主要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及北美国家。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凭借其良好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的英国工业企业到美投资,成为第一次国际产业与科技转移的主要承接国及最大受益者。美国借助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及技术基础,以及与此相关的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实现了经济崛起,不仅成为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世界工厂”,更是超越了英国,成为新世纪世界经济霸主。

  (二)20世纪50~60年代第二次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

  第二次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紧随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发生。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使得美国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本、技术输出。二战的战败国联邦德国、日本通过承接转移产业,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业产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联邦德国、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第三个“世界工厂”。

  (三)20世纪70~80年代第三次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

  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界80年代结束。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东亚和部分拉美地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美国一起成为这一时期产业转移的主导国家。由日本所推动的东亚地区产业转移,日本引领了东亚地区的“雁阵飞翔”。此次产业转移催生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奇迹,这些国家和地区获得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契机,逐步实现了由进口替代型产业向出口加工产业的过渡,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四次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

  第四次国际产业与科技转移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这一段时期的科技与产业转移由于产业转移的输出地、输入地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征。在这一阶段,美、日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将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承接了美、日等国家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和微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并且把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将很大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内地,带动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内地成为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责编:陈晓冉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