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记者 岳玥)“商用及家用领域服务机器人需求有望迎来释放的拐点。”面对近来机器人产业的持续火热,盛视科技董事长瞿磊在做客新一期《中上协会客厅》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更多用户愿意为智能化服务买单。

作为专业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的企业,盛视科技20多年来在智慧口岸领域有很多的创新应用。瞿磊表示盛视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全方位的研发能力以及深厚的行业经验积累,基于技术+人才+行业的战略,持续地进行产品迭代,拓展不同的业务需求,“以点带面”完善机器人整个产品生态。

对于备受关注的机器人“人形”外观,瞿磊表示受限于现有技术条件,“人形”机器人还不能成为市场的必选品,而且他认为“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到规模化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盛视科技短期内应该不会涉足“人形”机器人”。

与此同时,瞿磊坦言,公司在公众认知方面还有待提升。鉴于公司核心力量大多技术出身,奉行脚踏实地以技术为本、以服务为上,就导致可能公众的认知落地不够,用户对公司了解不深,因此跨行业市场突破时遇到不少困难。

盛视科技董事长 瞿磊 (图片来源:央广资本眼)

服务机器人迎来需求释放的拐点

近日来,科技巨头都陆续发布机器人重磅产品与战略,机器人产业持续火热。对于行业拐点是否到来,盛视科技董事长瞿磊认为服务机器人发展已初现拐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产品,会有更多的用户愿意为智能化服务买单。

盛视科技作为专业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的企业,20多年来在智慧口岸领域有很多的创新应用,并将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应用到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

结合公司业务,瞿磊预计商用及家用领域服务机器人需求有望迎来释放的拐点。

“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等这些问题必然是全球服务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成为服务机器人需求释放的长期驱动因素。机器人将逐步替代人类普遍不愿意从事的程序化、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岗位,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也将持续地提升。”瞿磊进一步解释。

众所周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AI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能力的边界在持续拓展,智能交互技术逐渐成熟,芯片的算力也持续提升,这些都将机器人的智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机器人不仅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视觉理解能力,甚至还会情感交流,服务机器人充分融合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瞿磊表示,无论是产品应用扩展还是技术深度,都产生了较大的进步,机器人开始进入到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来协助人类完成工作。

瞿磊认为,目前服务机器人所能实现的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增长速度,但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行业的必然趋势。

研发能力、技术积累决定产品的高度

对于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瞿磊称盛视科技核心竞争力是拥有全方位的研发能力以及深厚的行业经验积累。

“盛视科技在智慧口岸有多年智能产品的研发积累,基于软硬件的技术支持,结合口岸业务的产品需求,优先进入了行业的细分机器人赛道,在口岸垂直领域成熟落地并推广到更多的领域。”瞿磊介绍。

谈及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瞿磊认为盛视科技首先是拥有全方位的研发能力。

瞿磊表示,盛视科技有20多年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经验,从嵌入式研发设计,实现到跨平台的软件架构等多方面全链路来保障机器人的系统设计。再基于行业的研发、资源整合,快速地把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转化为产品价值。

第二个优势是深厚的行业积累经验。瞿磊介绍盛视科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可以清晰地定义产品业务方向,用户的需求驱动了产品设计,只有深入真实的应用场景,才能抓住用户的痛点,进而研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可落地、可实现、可发挥价值的机器人产品。

第三个优势是“以点带面”地发展战略。先从特定行业进行落地应用,然后在落地的场景中逐步打磨产品,完善技术生态。瞿磊表示在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公司还注重培养懂行业、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基于技术+人才+行业的战略,持续地去进行产品的迭代,拓展不同的业务需求,接下来快速复制产品应用,‘以点带面’来完善机器人整个产品生态。”瞿磊说。

而至于局限性方面,瞿磊坦言公司在公众认知方面还做得不够。

“我觉得可能我们大多是技术出身,奉行脚踏实地以技术为本、以服务为上,这就导致可能公众的认知落地不够,就像我们在向跨行业市场突破的时候,有些用户对我们就不太了解,导致我们在新的行业推广初期就遇到了不少困难。”瞿磊表示。

不过瞿磊坚信技术决定产品的高度,产品是创造价值的体现。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深耕行业,积累技术打磨产品,来持续研发迭代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未来的机器人行业中,一定是以业务为先导,以技术为核心,只有创造出可用、好用的应用机器人产品,行业才能更加良性、健康、快速地发展。”瞿磊称。

“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商用距离尚远

至于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这一外观形态,瞿磊认为受限于目前技术条件制约,“人形”机器人还不能成为市场的必选品。

“不是说市场不需要,而是它不能满足必需品的条件。近年来行业一些细分应用确实有很大的市场,但综合平衡技术成本、易用性、可靠性等因素,我觉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功能型机器人会占有主导地位。”瞿磊指出。

瞿磊进一步解释称“人形”机器人是极为复杂的混合系统,要想让机器人胜任人类的工作,需要有高密度的动力系统以及类脑的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最终要以‘软’的这种意识决策和‘硬’的运动本体两方面来进行呈现。

“我觉得AI技术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弱人工智能阶段,满足这么复杂的需求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瞿磊表示,弱人工智能就只能是在特定应用推理上达到或者超越人的水平,但它不具备复杂场景下的感知决策力,更谈不上实现人类意识形态的自我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

技术的局限不仅在是内部系统上,还体现在产品构造上。

瞿磊认为,机器人本体是机械电子,是部件组合的执行器,人形机器人动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自由度,这里面涉及非常复杂的运动机构的协同控制。即便在标准环境中,为保持这种姿态平衡、不同部位的受力,运动模型都需要千变万化。如果遇异常情况,对其控制就更加复杂。

基于这样的技术局限,制作成本也相应不低,瞿磊认为就从目前市场接受度来看,“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到规模化的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形’机器人技术上过关可用,成本上可接受,这是我们机器人行业奋斗的终极目标。”瞿磊表示。

而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是否会对现有行业里的形态造成冲击、引发市场格局变化,瞿磊推断从发展趋势来讲存在可能性。

“‘人形’机器人发展到具有人的决策和思维能力时,它可以充当一个指挥者,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可能是它的工具。即使是到这个阶段,我想它们也不是替代的关系,应该是并存,就像现在的人和工具一样。”瞿磊表示,“人形”机器人就像人,它也需要有工具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率,到最高级阶段的时候,它可能会使用像机器人那些机械手。

对于未来的布局,瞿磊表示盛视科技短期内应该不会涉足“人形”机器人,但他认为“人形”机器人一些关键技术应用和专用机器人有相通性,值得去研究。

“首先是感知技术,传感器的融合感知是要解决‘我在哪、我要到哪去、我如何去’这三大问题,这是机器人自主运行的先决要素,这点在盛视科技的各类机器人上中基本都有;第二就是机器人整体的传动、控制、通信系统,以及在视觉、语音交互、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是我们布局和研究的重点。”瞿磊如是分析。

此外,瞿磊介绍,公司目前还推出了一些“非人型”特定的功能性服务机器人,从应用行业的一些辅助产业,到通用领域的无人配送、核酸检测等,都是公司目前通用化机器人着重聚焦的应用领域。

瞿磊表示未来盛视科技还将在传感器的融合感知定位、导航运动、控制视觉分析等关键技术上,进行更深、更精、更专的研究,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央广资本眼)

编辑:李慧敏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