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资本眼记者 岳玥 北京报道 “所谓的‘能源危机’其实还是由于欧洲能源转型过程中,节奏过快过猛,引发了化石能源价格上涨过快,供给不足。”对于近一年来关于全球“第四次能源危机”到来的声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唐旭给出了不同于一般的判断。

近日,在做客《中上协会客厅》进行“龙头的力量—能源篇”节目录制时,唐旭针对中国神华、中国核电和隆基绿能三家能源板块龙头上市公司,在复杂背景下的使命和作为进行了分析点评,强调“中国能源要确保安全、稳妥有序、先立后破、以立为先”。

唐旭表示,成功的企业都有共性特征,就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顺应行业发展的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把优势转化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他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大国的能源系统惯性较大,在这个背景下,必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有序的推进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确保端稳能源饭碗。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有序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具体路径探索者,也是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历史的创新实践者。

能源转型要把握节奏协同有序

同为中国能源龙头,无论从体制机制还是主业定位上,中国神华、中国核电和隆基绿能都有各自特点。

而唐旭认为,三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所属行业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雪球负有使命,同时也都是是结合行业的特征变成行业的领军。

“毫无疑问,三家龙头也分别有自己个性特征,顺应行业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进而把优势转化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唐旭表示。

对于中国核电“安全首要”的发展要求,唐旭表示,国家对发展核电的大的方针,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发展核电。因此,中国核电所有的经营策略都是围绕着“安全”来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之义,包括技术研发、管理模式以及资本市场的融资,都是为了有序地去保证安全。

“这跟整个大的战略密切相关,包括利用资本市场跟上下游的产业链的融合,在未来我国核电积极有序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优势可能更需要融合和强化。”唐旭如是表示。

“毫无疑问,光伏产业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朝阳产业。”谈到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唐旭的结论非常肯定,他指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当中提出了,必须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要规模化、基地化去发展,特别是在三北如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利用沙漠荒漠建立大型的风光基地体现着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经济性,都是一个大的战略。

作为中国能源行业大型工程建设的一个巨大成果,中国神华被称为中国能源供给的压舱石、中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其任何转型的动作均牵动各方关注。

唐旭认为,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煤炭行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企业负债很多、也很重的情况。中国神华在资产负债方面控制得比较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这对于未来特别是煤炭行业在这一轮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能源转型发展思路,还体现在多种能源之间的这种有序协同发展。”唐旭介绍,转型早期的时候,叫“能源双控”,就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最近改成了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双控。

“我国的能源利用中,煤炭依然占有较高比重,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清洁高效地运用,单位用煤的排放量在不断下降,不是说‘减碳’就是一定要‘减煤’,我们是在减‘碳’。”唐旭解释,另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在政策文件当中,作为原料属性的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这个也是基于中国能源转型的实际在理解上的加深。

唐旭强调,中国的国情决定,能源转型不是非此即彼,应该是多种能源之间有序协同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过快过猛地向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就暴露了很多问题。

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人才链最关键

在访谈当中,“技术”是一个高频词。

唐旭认为隆基绿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因其选择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科研优势的技术路线,毕竟,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内在优势就是技术研发。当然,具备核心优势也有赖与隆基绿能大量的研发投入。

据隆基绿能介绍,上市以来,采取了增发、公司债、配股等多种形式的融资,累计融资262亿,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公司的产能建设。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非常重要,隆基绿能用到了很多融资方式,其实就是为可再生能源前期的研发投资注入一种资本的力量,跟整个行业的发展战略就匹配起来。”唐旭表示。

唐旭认为,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核电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加入国际组织,满分机组是全球第一,满分机组保证绝对安全性,还可以用新时代更多先进的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加强安全的监测。

很多人认为因为技术的先进性会造成对就业产生冲击,唐旭表示,去年,中国石油大学经管学院对此做了一项研究,也就是能源转型、特别是从化石能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过程中,是不是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冲击?研究结果显示,从科技进步和能源更新的角度看对就业的影响不大,甚至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就业机会比传统的可能更多。

而能源企业如何确立和实施契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技术路线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唐旭认为,国家一直在推动鼓励产教融合,要把教育链和产业链、或者创新链进行有机的融合,包括人才培养。能源转型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人才链,特别是在新能源、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石油大学期待跟能源企业、龙头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合作、实践合作。

实际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面对“双碳”战略,已经先后成立了“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发展石油石化传统优势学科,建设能源系统与碳管理、碳储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新兴学科,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油气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并成为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启动并加强能源特色高校的碳中和智库建设,通过举办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对外公开发布迈向“双碳”成果,服务、支撑、引领能源行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增强企业韧性提防用力过猛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第四次能源危机到来的声音不绝于耳。

唐旭表示,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公认。所谓的“能源危机”其实还是由于欧洲能源转型过程中,节奏过快或者过猛,引发了化石能源价格上涨过快,供给不足,引发了大家对能源安全的担忧。

另外,今年开始俄乌冲突使得能源问题更加复杂性。

唐旭强调,能源问题随着人类进入到新的能源转型时期越来越被重视,转型过程如果节奏把握不好,可能会引发市场的一些重大的波动,这应该是未来长时间内可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需要能源行业对其问题背后的逻辑,应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全球形势,都是外部环境的问题。如何应对的风险,每家企业都是有一套风险应对机制,或者叫不确定时期企业的韧性。韧性有多强,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有多长”,唐旭表示。

编辑:李慧敏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