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记者 李慧敏) “拐点可能很快到来,预计5年左右,将有功能足够强的机器人原型机出来,10年即可能批量进入家庭。”在近日开始录制的《中上协会客厅》上,汉王科技总裁朱德永对于近期市场热议的行业“拐点”及“人形”机器人给出了他的判断。

朱德永认为人工智能加上相应的硬件产品,集大成者可能就是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而且“人形”机器人是汉王科技坚信不疑的方向。

朱德永强调,除了在体力、智力上机器可实现对人的替代之外,人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情感,要让机器变成“机器人”它就一定要有情感。人只有和人之类的形状的东西来交互的时候,才会托付其情感。

汉王科技一直着力于终端跟“人”相关的功能的完善。最为看好的是人造肌肉的部分,其动力系统能够像人一样精细地感知和做出精细的动作,是“人形”机器人必须具备的技术。

此外,朱永德透露,目前汉王科技是全球最大的仿翼智能机械鸟厂家,已经有近百万只的出货量。

汉王科技总裁 朱德永 (图片来源:央广资本眼)

拐点可能很快到来

对于市场关注的“拐点论”,朱德永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明确表示,从不同的单项功能目前的状况来看,拐点可能很快到来。

“人工智能的智能终端作为拳头产品,汉王科技已经发展二十多年。我们的特点就是,把人工智能的软件识别,这块作为自己的核心技术,然后和硬件相结合,做出软硬结合的终端产品,从手写识别、到文字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行为识别。”朱德永表示,汉王科技认为人工智能加上相应的硬件产品,集大成者可能就是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

朱德永介绍,从汉王科技的实践角度来讲,机器人分“软”“硬”两个部分。

“软”的部分,包括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

“‘软’的部分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这些人的基本感知的能力,这个部分汉王科技的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朱德永表示,在硬件部分,朱德永介绍,这几年汉王科技在各个机器人的细分领域,都已经有长足的进展,包括人造肌肉、液压棒以及电机方面的技术。

“我们比较看好的是人造肌肉这个部分,它的动力系统能够像人一样精细地感知和做出精细的动作。”朱德永认为,这个部分,就是“人形”机器人必须具备的技术。

朱德永进一步解释,所谓“人形”机器人,可以用手机来做类比。“2004、2005年的手机还属于功能机,在细分领域电子终端产品和应用软件方面,不同单项都已经有相应的积累。直到2007年苹果智能机出来,作为一个‘集大成者’的产品引爆了市场。”朱表示。

朱德永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当于手机的2004、2005年,而“人形”机器人将是那个“集大成者”。

而在应用场景方面,汉王科技在三个条线已有相关的技术积累。

第一条线是为一些专业的行业领域,提供机械员工,可以从事那些高重复、高人力的工作;也可以提供数字员工,利用文字识别、语义理解再加上RPA,可以进行法院,包括医保、社保等方面的业务处理。

而第二条线就是金融行业,双录智能风控机器人叠加了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语音以及视频技术,视频相关的技术,为金融机构进行开户以及业务处理,还可进行各种风险控制的远程、自动或者智能管理。

第三个条线则与机械相关。

“我们把在动力机械的一些技术应用在仿翼机器鸟上,这给我们积累了未来机器人在机械、在动力控制方面的技术。”朱德永表示。

据介绍,目前汉王科技是全球最大的仿翼智能机械鸟厂家,已经有近百万只的出货量。

“所以从不同的单项功能目前的状况来看,拐点可能很快到来。”朱德永对于“拐点论”持乐观态度,他预测5年左右,将有功能足够强的原型机器人出来,10年即可能进入家庭,家庭服务机器人将会成批量地进入社会,来陪伴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首先要有“人”的特征

显然,对未来的机器人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布局,进而也将影响机器人行业的整体格局。

机器人首先是“机器”再加“人”,这是朱德永对机器人的基本定义。“有各种各样的机器,我们把它跟人放在一起变成机器人的时候,首先它要有‘人’的相关的特征。”朱德永表示。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未来的应用,可能也是平台加不同的功能。未来最合适或者是最可能的形态,就是本体作为平台加各种应用,这样的一个形态。”朱德永表示,汉王科技一直着力于终端跟“人”相关的功能的完善。

朱德永着重强调,基本感知方面,汉王科技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嗅觉识别的一个技术研发厂家;听觉部分也已有比较成熟技术储备;在运动部分,从仿翼机械鸟开始进行大量的累积。

“各种各样的技能技术累积,然后把它进行叠加。”朱德永透露,汉王科技可能会以本体作为切入点,再开放给其他的各个不同功能的应用厂家,然后叠加到本体上面来,让机器人具备各种不同的能力然后提供服务。

“人形”是坚信不疑的方向

针对热度非常高的“机器人的‘人形’是否真正必要”的话题,朱德永的回答简单直接:“‘人形’机器人是我们坚信不疑的一个方向。”

朱德永对此做进一步说明,三百年的技术文明发展其实是分三个阶段,包括机器对于人的体力、智力以及情感上的替代。

“蒸汽机、汽车、火车的发明都是机器在体力上的替代;近100年的信息文明、信息技术加上特别是近20年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在智力上面对人进行相关的一些替代。”朱德永表示,此外,人还有一个需求,是情感,人只有和人之类的形状的东西来交互的时候,才会托付其情感。

朱德永总结,要让机器变成“机器人”它就一定要有情感。因此,这方面的重要的功能要进行技术储备,打造出“人”的载体作为整个机器人未来的本体平台,让它真正地能跟人融在一起,融入人类社会。

而对于机器人的产品形态,汉王科技的路线图将按需求分“两步走”。

首先瞄准的是商业服务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对于动作的细节要求会低一些,主要功能包括迎宾、客服、配送等;第二个阶段就是家庭服务机器人,就进入到完全个人个性化的服务。

与此同时,汉王科技也已经给出了时间表。

“我们可能在2025年推出商业服务机器人的原型机,在2027年实现能够批量生产;2030年希望家庭服务机器人能够批量地进入家庭。”朱德永表示,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人形”机器人这种通用产品出现,无疑会给专用市场带来极大冲击,对于这个趋势,细分龙头们将持何种心态?

回顾来时路,汉王科技对此感受极深。

“我们二三十年的历程当中,因为做技术的,所以技术当时做一些擅长的终端产品对外做授权,与很多终端厂家合作过。我们的手写识别最初授权给PDA,PDA后来没了;然后授权给功能机,后来被智能机替代了;然后要授权给智能机,但人家自己可以下载APP,不需要授权了。”朱德永介绍对外授权的坎坷历程,表示,现在是授权给汽车,那么就从这个过程看,终端产品是不断地在演进。

朱德永认为,如果这种“人形”服务机器人,真的能够取得突破,对现有的终端电子产品,应该会造成冲击,现在的某些终端产品,极大可能会被替代。

朱德永强调指出,但是这就是生态,是一个相关联的生态。

“这些终端被替代之后,反过来可以给‘人形’服务机器人来做服务配套,把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务连起来。”朱德永表示。

而在这个生态当中,汉王科技对于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第一,希望去做本体的机器人本身,在产业里占据一个比较核心的位置;其次很多服务机器人的功能有赖于合作者或者生态伙伴的协同,这里面有大量的机会和空间。”朱德永如是表示。(央广资本眼)

编辑:岳玥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