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 宋雪)“不论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都应注重‘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有机统一,从剧本、表演到服化道等各个工种,都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塑造‘艺术真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为2023年全国两会带来提案,建议广电、文旅等相关部门以“艺术真实”为评判准则设立专项基金,对审核通过的影视剧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以追求“艺术真实”为前提,联合设置专门委员会,对影视剧在剧本创作、剧本审核、播前审查进行专业把关、指导。

如今,新媒介的普及改变了影视剧触达观众的方式。张凯丽认为,当面对众多影视剧时,决定观众是否喜欢、能否受益的,恰恰是剧集本身的质量,包括故事情节、人物表演、环境营造等,这些要素是否达到了“艺术真实”是其质量的关键。

2022年播出的《人世间》与2023年播出的《狂飙》都产生了现象级影响力。在张凯丽看来,人物表演方面,这两部电视剧中,大大小小数十个角色,都有其特点,而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人物的性格及所处的时代、环境,让观众觉得演的就是自己身边的老张小李;环境营造方面,服化道等各工种也非常出彩,《人世间》打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北方城市平民社区“光子片”,《狂飙》对公安局、监狱、城市、乡村的取景选择等,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心理距离瞬间就被拉近了,也为更好融入剧情营造了必要的环境。

“虽然‘艺术真实’不能等同于完全的‘生活真实’, 但它是对‘生活真实’的一种形象认识。”张凯丽认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是文艺工作者的主观审美认识相统一的产物。统一程度越高,就越能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张凯丽进一步指出,目前的影视剧创作,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时在追求“艺术真实”方面还应再补足短板。有一些影视剧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一味地追求画面刺激、抓观众眼球而脱离故事发生当下的实际情况;人物表演上,有些作品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演员形象的靓丽、帅气上,缺乏对角色内心情感的挖掘与表达;布景上偶尔也会出现为了节省成本或缩短拍摄周期而出现穿帮镜头,甚至粗制滥造的情况发生,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一部作品的质量。

为此,张凯丽提出以下建议:

一、利用资金杠杆,助力影视剧创作。以“艺术真实”为评判准则,广电、文旅等相关部门可联合设立专项基金,对审核通过的影视剧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资金分两部分发放,一部分为筹拍时发放,一部分为审核播出后发放;广电、文旅等部门还可与国有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贷款项目,对入围影视剧项目在贷款审批、发放等环节提供便利,让剧组免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投入创作中。资金帮扶对于影视剧质量而言,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励机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可助力精品的创作。

二、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进行把关、指导。广电、文旅、文联等部门以追求“艺术真实”为前提,联合设置专门委员会,对影视剧在剧本创作、剧本审核、播前审查进行专业把关、指导,提升作品质量,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应由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最大限度杜绝影视剧中各环节在追求“艺术真实”上的盲区,委员会成员与各剧顾问职责略有相同,但在审查方面对具体作品是否投拍、公映具有否决权。

三、在国家级奖项评奖期间,开设研讨环节。在飞天奖、金鹰奖、金鸡奖、华表奖等国家级电影、电视奖项评奖期间,以追求“艺术真实”为主题,设置专门研讨环节,对有瑕疵的作品、优秀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影视剧制作各工种工作者参与其中,梳理、探讨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此提升影视剧质量。

四、定期开展交流、采风活动,提升艺术素养和工匠精神。各级文联牵头,视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邀请不同领域人士参与其中,在分享各自领域点滴日常的同时,也能让文艺工作者对各行各业有进一步了解、认识;定期开展以追求“艺术真实”为主题的采风活动,让文艺工作者在真实生活中寻找、捕捉真情实感,除了演员、导演、编剧之外,应多组织服化道等其他工种人员加入采风队伍。将这些交流、采风活动的参与频次,纳入到文艺工作者的职称评定或相关资格认证环节,以此督促大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

编辑:秦立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