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13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实习记者黄奕昕 路婧纯)2025年10月12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心动力量——中西医融合基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暨2025重走长征路基层赋能系列活动”——山东聊城站,在聊城市人民医院隆重启幕。活动以《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为核心,汇聚全国心血管、内分泌、眼科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义诊咨询、教学查房、学术交流及专题研讨等多元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至“江北水城”,为当地群众筑起健康防线,也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注入学术活力。
专家们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合影(央广网发 天士力供图)
活动当日,院内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长征团”专家齐聚于此,共同开启这场融合中西医智慧的健康征程。8时30分至9时,院内交流活动如期开展;9时至11时,院内义诊与教学查房同步进行,各环节衔接顺畅,现场秩序井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吴宗贵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刘中勇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赵玉霞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王连生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卜培莉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徐瑞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李明龙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栾洁教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刘跃森教授、泰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张焕轶教授,以高度的使命感投入义诊,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细致解答心血管、代谢、眼健康等疾病防治问题。整个过程中,他们用接地气的表述,把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患者能轻松理解的日常语言,真正让健康指导“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用专业与耐心为群众筑起一道温暖的健康防线。
教学查房环节在心内科与内分泌科有序开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拥军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李明龙教授,分别带领当地医务人员深入病房,细致查体、分析病例。针对临床操作中的薄弱环节,他们手把手示范教学,将前沿诊疗理念与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助力当地医务人员将理论转化为可落地的临床能力。
上午的活动节奏紧凑、内容务实,为聊城百姓与基层医生带来了切实健康福祉。14时,“中西医融合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正式开启,全体参会专家均出席现场。会议在刘海峰副院长主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等特邀嘉宾致辞后,刘中勇教授系统介绍了“心动力量”公益项目的背景与规划,吴宗贵教授为新加入的“长征团”志愿者颁发聘书。
“长征团”志愿者合影(央广网发 天士力供图)
学术交流和讨论环节精彩纷呈。在栾洁教授、卜培莉教授分别主持下,李明龙教授围绕《现代中药多维助力DR科学防控》,系统分享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王连生教授以《中西医结合构建CAD药物治疗新标准》为主题,深入阐述冠心病药物治疗的中西医融合路径,为会议筑牢了扎实的学术基调。
接下来,在讨论环节中,刘跃森教授、徐瑞教授在第一轮讨论中,结合“在冠心病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应如何精准评价与定位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的临床价值?请结合您的经验谈谈,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以及中西医结合模式中,究竟能为患者带来哪些确切的获益?”这一问题建言献策;张焕轶教授、李拥军教授在第二轮讨论中,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围术期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复流现象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远期预后。而且即便严格遵循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PCI术后MACE发生率仍较高。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的中成药,您认为复方丹参滴丸在PCI围术期能起到哪些作用或者能带来哪些获益?”这一问题畅所欲言。现场思维碰撞,观点交流活跃,各具特色。
在会议行至尾声之际,吴宗贵教授作总结发言。他系统梳理了全天会议的丰硕成果,既向与会专家的无私分享致以诚挚感谢,也向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达由衷谢意。他强调,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重要契机,持续推动中西医融合创新,深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示要义,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心脑血管健康。
此次“心动力量”聊城站活动,如同一股暖流浸润水城,既为当地群众带来健康关怀,也为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事业注入新动力。未来,“心动力量”将继续秉承中西医并重之理念,携手前行,共筑心脑血管健康长城,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