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大米庄村,连片稻田在微风中泛起绿浪。田间地头,农户们手持手机,通过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精准调控着灌溉节奏。这幅“科技种田”的生动图景,正是天津移动为当地量身打造的“智慧水稻”平台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技术破解传统种植难题

“以前种稻最愁的就是‘瞎忙活’。”大米庄村一位种植户坦言,“浇水施肥全凭经验,既浪费成本又影响产量。”为破解传统水稻种植痛点,天津移动主动对接大钟庄镇农业发展需求,针对大米庄村稻田种植特点,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专属的“智慧水稻”平台系统。

该平台通过部署在田间的传感器,24小时实时采集土壤湿度、酸碱度、光照强度及气象变化等关键种植指标。数据经云端同步传输至农户手机终端,让种植户随时掌握稻田“健康状况”,实现农事操作的精准管理。

精细化管理促增产增收

数字技术的落地,让大米庄村的水稻种植实现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跨越。“打开手机就能知道土壤缺不缺水、缺什么肥。”一位正在田间查看稻穗长势的种植户介绍,“今年我种了300多亩地,预计产量在30万斤,全年增产增效10%至20%。”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移动打造的“智慧水稻”平台还为粮食安全生产筑牢防线。实时监测数据可精准预警极端天气、土壤异常等风险,帮助种植户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稻田稳定生长。目前,依托这一平台,大米庄村700余亩“津川1号”优质水稻长势喜人,亩均收益突破3000元,较传统品种显著提升。

数字赋能引领农业现代化

天津移动“智慧水稻”平台的成功落地,为宝坻区推动水稻产业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该平台不仅解决了种植端技术难题,还为后续产业链延伸打下坚实基础。

从“手机管田”到“数据增产”,天津移动以数字技术为桥梁,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大米庄村稻田里生根发芽。这片充满科技活力的稻田,不仅孕育着沉甸甸的稻穗,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天津数字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天津移动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更多乡村走上科技驱动的产业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移动智慧、移动方案。(来源:天津移动)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