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8日消息(记者张强)9月7日,中国民航大学2025级预科生报到前,刚放下行囊的古再丽努尔额角还挂着汗——这位中航大定点帮扶的新疆策勒县第一中学毕业生,揣着始终珍藏的“邢校长”讲课照片,从家乡出发,坐了整整四天火车硬座,辗转乌鲁木齐、西安,跨越四千多公里,当列车驶入天津站,“中国民航大学”的指引牌映入眼帘时,她眼里瞬间亮得发烫,而这一路艰辛,只为奔赴两年前那句“风里雨里,我在中航大等你”的约定。
“你考到中国民航大学来了,太棒了!老师真为你高兴!”看到古再丽努尔,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邢军动情地说。作为一名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儿女,邢军在2023年跨越四千多公里,赴新疆策勒县第一中学挂职德育副校长,开展为期半年的驻疆帮扶工作。她用自己30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回馈家乡,并在策勒一中与古再丽努尔结下了师生之缘。“想不到你还留着我给你们讲课的照片,能够在中国民航大学和你再次相聚,我太激动了。希望你在这里继续努力学习,为策勒的学弟学妹们作榜样,鼓励他们考入理想大学。”
古再丽努尔与邢老师重逢(央广网发 校方供图)
古再丽努尔是2025年策勒县高考理科状元。两年前,邢老师那句“风里雨里,我在中航大等你”的温暖呼唤,让她坚定地选择报考中国民航大学。如今,她终于踏入中航大的校门,曾经那句深情期许,已然化作了眼前触手可及的现实。“邢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民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心中种下了民航梦,学长们通过视频连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他们的经历激励着我,燃起了我的学习动力。当时,邢老师在学校开设辅导班,对我们进行了针对性辅导,让我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终于如愿考入中国民航大学。”古再丽努尔激动地说。
古再丽努尔的感人故事再次生动展现了中国民航大学将教育帮扶的“精准滴灌”与文化润疆的“春风化雨”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学校立足策勒县发展实际激活高校资源优势,自2023年起架起校地协同发展的连心桥。
古再丽努尔(图前左二)在邢老师的课堂上听讲(央广网发 校方供图)
双方以干部教师双向交流为纽带,连续开展5批次选派、90人次参与的挂职与跟班学习,让先进教育理念与基层实践经验在互动中碰撞交融;尤其在策勒县第一中学的帮扶中,学校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择优派驻5名骨干教师挂职副校长,既深耕教学管理提质增效,又深耕文化育人铸魂赋能,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搭建展示平台,依托“民航科普进校园”云端研学播撒逐梦种子。中国民航大学更是在当地策勒一中建设中航大特色图书馆,捐建1万册传统文化书籍筑牢文化阵地,建成全县唯一普通话测试站,进一步畅通了交流渠道,让帮扶有“干货”更有“温度”。
这份校地同心的实践,不仅让策勒一中的教学硬件更完善、管理软件更优质,更以文化浸润的力量唤醒了师生的内生动力——孩子们在经典书籍中触摸中华文化的厚度,在民航科普中开阔望向外界的视野,在多元文化活动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老师们在双向交流中更新教育理念,在规范教研中提升教学能力,让教育帮扶真正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举。
未来,中国民航大学将继续把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文化润疆的情谊记在心里,不断创新帮扶模式、丰富合作内涵,让教育的火种在边疆大地持续燃烧,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在共筑梦想中越开越艳。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