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上合组织国家重要的合作交流领域之一。昨日,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陕西省专场吹风会上,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武文罡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运营及相关合作成果。

据介绍,自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陕西揭牌成立以来,这颗农业“科技种子”已结出累累硕果:依托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教优势,基地已建成4.4万平方米的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发布《上合组织国家粮食问题研究》等17项研究报告;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在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以及中国境内设立20个实训基地。

与此同时,为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基地创新“理论+实践+科研”模式,累计培训2700余名来自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远程技术讲座覆盖5.1万人次。为巴基斯坦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定制化培训项目,首批292名学员已圆满结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基地院校,发起组建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通过实施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秦岭工坊”等项目,累计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1200多名。

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方面,基地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专家,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等13大类115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多项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依托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的1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品种试验示范,目前已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0余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基地持续推动以活动促经贸,以平台促合作。在杨凌举办的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展、农业合作与发展大会等经贸活动,吸引了26个上合组织国家参展参会。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和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已促成200余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在基地带动下,陕西对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额由2021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元,增长超过230%。

作为上合组织框架下重要的农业交流合作平台,未来,基地还将围绕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科技、人才、产业、经贸“四大高地”: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协同攻关项目;开发定制化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力争每年培训15000人次以上;联合有关国家共建高质量产业化合作园区;持续探索跨境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助推区域农业贸易再创新高,让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惠及更多上合组织国家。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