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8月29日消息(记者韩雨晨)2025年9月是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下称《科普法》)颁布实施以来首个全国科普月。西青区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精心谋划,会同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卫健委、天津理工大学、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等主席成员单位聚焦重点人群,采取“七进”的形式,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组织开展“十大”系列科普活动。
一是开展天津市西青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活动将围绕活动主题,在杨柳青广场举办“天津市西青区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集成各方优质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群众性的西青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营造全区科普氛围,掀起科普活动热潮。现场将设立《科普法》宣传区、志愿服务区、体验互动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区等。
二是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学习专项行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开,线上通过充实区级媒体以及“科润西青”数字化平台的内容资源,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科普法治意识,线下则邀请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围绕新修订《科普法》的立法背景、核心条款等进行深度解读。同时,在街镇(开发区)采取“巡展+定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推动《科普法》学习宣传全领域覆盖。
三是开展“健康生活、乐享人生”科普进村(居)专场活动。活动集成区内外优质医疗康养机构资源,通过健康保健科普知识宣传、科普节目展演、义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推广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是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推动农业发展”科普进乡村专场活动。活动将邀请天津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业内专家围绕“推动‘三品一标’品牌打造”、农药化肥使用、节能灌溉、蔬菜种植等内容,采取“理论授课+实践实训+观摩交流”的培训模式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把脉”指导,服务一线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开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播种明天的希望”科普进校园专场活动。活动以推动科普示范校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通过征集遴选全区各中小学科技创新项目(作品)、科普实验装置、科普文艺节目等特色成果,以集中展示、沉浸式、体验式的科普教育方式,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学生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是开展“赋能创新、聚力发展”科普进企业专场活动。活动邀请天津工业大学等驻区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等作前沿报告、进行科研项目路演等,通过分享产业发展趋势、前沿科技动态等,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赋能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是开展“‘拾光’行动:点亮光明晚年、关爱老年人眼健康”科普专场活动。活动聚焦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通过邀请眼科医院专家围绕爱眼护眼作主旨报告、发布“拾光”行动计划、义诊等,传递“全程视力可望可及”的健康愿景,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助力他们以更好的视觉品质走好求知求学旅程,持续推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
八是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专项行动。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为属地中小学作专场报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走近科学家、理解科学家精神内核,激发科学探索热情,树立崇尚科学、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
九是开展“气象科普零距离、共筑安全新防线”科普专项活动。活动采用“理论授课+实地参观”形式,邀请气象专家作授课宣讲,科普“风、雨、雷、电”等常见天气现象、预警信号含义及防灾措施。同时,带领公众走进气象科普基地实地观察气象观测设备,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原理,提升公众应对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气候危机意识与节能减排责任感。
十是开展“走进科技小院、分享创新成果”科普阵地探未来专项活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科技小院,了解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享涉农的科技人员团队直接驻扎在农村第一线,“零距离”持续地指导当地农民、企业和政府,在推动农业提升发展质量和乡村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激发人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和厚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情怀。
全国科普月期间,西青区科协将以“十大”系列活动为示范引领,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全民普惠,着力打造“主场活动-系列联合行动-各街镇各部门重点特色活动”三级活动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融合、网络活跃”的生动局面,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广泛开展社会需要、群众欢迎、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系列科普活动,营造区域科普氛围,掀起科普活动热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展现科技魅力,激发创新自信,培育创新文化,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