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7月23日消息(记者张强)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州是党中央赋予天津的光荣使命。15年来,一批又一批海河儿女扎根黄南州,真心投入、倾情帮扶、全力以赴,从资金支持到人才支撑、从项目援建到医教援助,注重在科技赋能上下功夫,形成了产业和弦、民生和美、三交和融、人才和声、医教和衷的“五和共为”新经验,用实际行动为促进黄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智慧”,展现“天津作为”。
黄河亲水营地:“荒滩”蝶变“金银滩”
黄河亲水营地位于德吉景区与来玉景区的文化旅游廊道,是滨海新区参与援建的文旅项目之一。该项目依山而建、临河而栖,结合当下户外露营等潮流玩法,以房车营地为主题,打造星空民宿、热气球、休闲美食、激情赛车等旅游业态,致力于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哗,探索自然之美,昔日的“荒滩”变成了如今的“金银滩”。
冬季能滑雪,夏季可露营,黄河亲水营地给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母亲河”温柔静谧的良好去处,有效吸引了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来玉村畔:“清清黄河水”“淌”出致富路
来玉村位于黄河上游,景观独特,“清清黄河水”是来玉村的致富法宝,守护好绿水青山,天津按需精准择优选派援青干部,协助当地持续做好生态保护。来自滨海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杨志高在尖扎县负责黄河水源涵养工作,他帮助当地选择了更加耐寒、根系粗壮的青海云杉、毛白杨等品种。通过精心指导栽植与管护技术,所选树种长势良好,显著提升了当地水源涵养能力,为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援青干部还抓紧挖掘当地特色“土特产”,引入景区,并开发大棚采摘、水产养殖垂钓等业态,进一步拓宽村民们增收渠道,把特色文旅产业的流量变成村民们致富的增量。
坎布拉景区:多彩地貌绽放“文旅”之花
坎布拉,藏语之意是“康巴人的家园”,是尖扎县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2025年6月初,青海省黄南州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牌,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这里集丹霞、黄河峡谷、火山等多种地貌于一体。在坎布拉的脚下,来自千里之外的滨海新区援青干部们也用自己的努力为尖扎县的旅游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每年6到8月,是青海黄南坎布拉景区旅游最火的时候。抓住这样的特点,天津的援青干部们帮着当地宣传推介景区资源,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宣推方案。为了帮助当地发展文旅产业,天津投入1000多万元,在坎布拉公园里的德吉村拓宽道路,建起旅游码头和配套设施。天津援青干部叙支援情谊、商发展大计,与当地人民手挽手、肩并肩,种下团结之花、希望之花,在津青两地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15年来,天津市市级部门与黄南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滨海新区街镇与黄南州乡镇“结对子”,两地各层级深入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跨越山海“走亲戚”,每年进行党政代表团互访交流,建立了完善的对口支援交流机制,进一步深化了两地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签署《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资源共用共享合作协议》《绿色有机农牧业人才技术服务框架协议》等帮扶合作协议140余项,两地党政、经贸、社会团体等各领域人员交流互访近3万人次,对口支援工作向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天津援青干部不负重托,将与黄南州各族人民一道,勠力同心,用更加务实的帮扶举措和显著的支援成效,续写新时代对口支援华章。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