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的法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是强化公共卫生保障的“方向盘”、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安全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培养他们在新形势下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

当前,大学生集中居住,节假日流动性强,主动报备身体健康状况和旅居史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得学生了解《民法典》诚信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自觉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个人行程和核酸情况,为高校疫情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当大学生系统学习了解《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后,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运用法律规则、法律思维处理相关事宜,减少情绪冲动以及个人喜好等不理性、不科学的做法,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同时,大学生仍然是家庭或亲戚朋友中的行为带动者,其个人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效果,故加强其法治教育更有助于树立遵纪守法、普法用法的先进典型,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进而营造出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对此,应将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疫情大考”中提取大学生思政教育素材,联防联控,多措并举,以新时代法治思想引领为高度,发挥典型案例引导的广度,挖掘实践育人的深度,三种维度同向发力,顺应大思政格局,将疫情防控的法治知识融入高校法治教育。

以新时代法治思想引领为高度

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具有管理、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的特点,无论是通过课堂或者实践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都离不开对新时代法治思想内容以及意义的深刻领悟。新时代法治思想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相关立法,面对隔离、网络舆情以及传染病防治等问题时既能阐述自由的价值,又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形成了有力的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体系,对此,大学生应学深悟透,深入理解其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自觉运用新时代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做法治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高校在开展法治竞赛、讲座以及社团活动进行法治教育时,更要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定法治信仰,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发挥疫情防控中典型案例引导的广度

在疫情防控中,我国涌现出诸多典型法治案例,既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也有法院裁决的最新案例,对此,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充分发挥以下三类案例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我国在国际公共卫生法律治理中的榜样案例、先进事迹的优秀案例以及不法分子的违法案例,从疫情防控中提取法治教育素材。

面对疫情,我国主动担当作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援助他国防疫物资,加强国家间卫生合作,对人类生命健康权和人权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在国际公共卫生法律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国际法的执行力。国家致力于保障人权、勇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大学生学习法治提供了“活教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另外,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诸多遵纪守法的典型案例,他们依法开展应急工作,规范捐赠、受赠行为,例如北京大学援鄂“90后”医疗队,对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榜样育人作用,弘扬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内化于心。相反的是,很多不法分子在疫情期间存在哄抬物价、隐瞒行程以及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大学生应引以为戒,充分学习《刑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知识,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立法目的、法律内涵以及具体实施,确立底线思维和规则意识,做到不仅自身尊法守法,更敢于与不法行为动真碰硬,做法治社会的维护者和缔造者。

挖掘大学生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学习法治的深度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除了系统化的课堂教授外,还应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由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实践活动的学习参与者,实现协同育人,形成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模式。疫情防控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课,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或法治宣传,协助做好居民的流调、核酸检测以及对违法人员的惩处,深化理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时间了解、消化以及运用疫情防控的法治信息,自觉地将法治理念融入疫情防控中,助力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同时,积极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法治建设,通过大学生授课、竞赛、宣讲等方式将法治知识传播给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升华高校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水平和法治信仰。(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讲师 刘香主)

编辑:周思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